最近一段时间,常常听到身边的朋友或者为考研喊苦喊累,或者为工作纠结,还有为失恋痛哭流涕、为单恋怎么也无法释怀的。抛开朋友圈里那些积极向上的照片和文字,我们似乎都没看起来那么开心。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国产电影和一部美剧,希望大家看完后有所思、有所获,就算都没有也不要骂我没眼光。
23年前,张艺谋还不是“国师”。
在那一年,他拍了一部电影。
那部电影后来被普遍认为是他迄今为止拍的最好的的一部,也是华语电影至今不可超越的经典之一。
这部电影是《活着》。
电影叫“活着”,却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死亡。
影片的背景是四十年代,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很多小人物的命运身不由己,茫然又无奈地跟着时代转变,随着时代的浪花或者升腾或者倾覆。
徐福贵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
回顾福贵的一生,可以这样说,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但他会因为自己还活着而痛苦纠结。正当壮年的时候,父亲被自己气死了,家产被自己败光了,媳妇带着孩子离开了自己;快到中年的时候,儿子被自己的兄弟撞死了;晚年的时候,女儿生孩子时大出血死了。而所有至亲的死,都跟自己有关。
也许很多人看了之后会问,为什么经历过了那么多次残酷的生离死别,福贵还不哭不闹地活着?
我们先不谈什么是活着,因为这个问题太深奥了,我也不懂,懂了也没办法清晰明确地说出来,就算说出来你也不会听,就算你听了也不会信。
我想,福贵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活着本身就是福贵生命的意义吧,这大概也是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我之所以活着,是为了去挣扎,去痛苦,去幸福,去卑微,去高大,我不求与什么和解,只要活着,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可能。
有人这样说,如果你一年只能看一集美剧,那么你宁可放弃《西部世界》的首播集,或者《权力的游戏》大结局,但是一定不能错过《我们这一天》的首播集。甚至于很多美国剧评人认为以这一集的品质,应该参加的不是艾美奖,而是奥斯卡。
《我们这一天》的故事围绕三个家庭展开:一对生活在匹兹堡并即将迎来三胞胎的幸福小夫妻;一对除了生日相同其他一切都相反的双胞胎姐弟;一个和睦的中产阶级四口之家,而男主人却一直对自己的身世耿耿于怀。三个家庭看似毫无交织,只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男主人都是同一天出生的。看到后面你才会发现,原来,他们是一家人。
两代人,三十年,用爱编织了一个真实的童话。
虽然这部剧讲的是美国人的生活,但你在无数个小片段里都可以看到自己所有生活的影子
这部剧里人物的生活太真了。
真实的就像我们各自的人生一样。
剧中的人并非时下盛行的离我们的生活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的霸道总裁或者孤胆英雄,而是一群有各自烦恼的普通人。
没有炫目的特效或者满屏都要溢出来的荷尔蒙,它就这样普普通通,普通地不带一点修饰。
但就在这样的普普通通中,你会哭会笑,会感动。
原来,这就是我们啊。
有烦恼,有忧伤,有期待,有释怀,有聚也有有散。
即便你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但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同时,对于自己的缺点有改正的意愿并付诸实践。你无力去改变世界,你应对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但仍然对生活充满热情,不压抑悲痛,也不忽略那些微小的感动和幸福。
我们无法预知到哪些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不知道结果是好是坏。但当发生的时候,能坦然接受,而不是逃避。
那就是我们的生活。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北京房价的话题,点赞数较多的答案大多是一群清华北大毕业有留学背景的真正的高材生跟社会精英在控诉生活的艰辛。
刚看完后,我有点小绝望。
传说中的天之骄子尚且在述说困窘和对于生活的无奈,那像我这等无钱无貌又无才的三无青年是不是该马上一头撞死?
后来一想,螺丝钉也有螺丝钉的用武之地,还是得好好活着。
我们都曾迷茫过或正在经历着迷茫,我们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对未来满含期待,我们读过许多鸡汤和毒鸡汤,我们也听过太多过来人关于生活不易的感慨。在我们还不会思考活着是什么什么是生活的时候,我们就要匆匆地去独立地体会,也许我们会改变初衷变成以前的自己最讨厌的模样,也许我们会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谁没有过二十几岁满腔抱负却一无所有的经历呢?
有什么好怕的呢?
大不了从一无所有的青年变成一事无成的老朽呗。
反正你现在做无谓的担心也没用,该让你受的苦,不会因为你担心就放过你。
我不羡慕电影电视剧里光鲜亮丽又传奇的人生,但我佩服那些寒冬的早晨在图书馆门前排长队的人,我喜欢那些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的时光,我怀念从前的岁月里那帮二货笨拙的表白,我期待不可知的未来。
我想,那应该才是我们这个年纪真正的模样。
多好啊,这一天我们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