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是家乡非常普遍的一种农作物,它浑身都是宝,于心于物皆有用处,深受人们的青睐。
【红薯窖】说红薯必须要说红薯窖:红薯窖像井,离地面约有三米左右,窖壁上留有供人上下攀登用的踩脚处,左右上下交替排列,下到窖底,则向侧方延伸,约有1米5左右见方,高度约有七八十厘米左右,这便是寒冬腊月到初春时节,红薯安居乐业的场所了。不管室外朔风怒号,疑惑是冰雪连天,在这里却是温暖如春,有着恒定的温度,想来,先辈们真是太富有智慧了,真是太伟大了。
秋末,红薯刨回来之后,一般把红薯分为两类:擦破皮的、断了截的都被留作了食用;完美无缺的被放入红薯窖内,一是慢慢的食用,二是来年当作种子使用!
【红薯苗】每年阳历的4月末、5月初,父亲便把好的红薯从地窖里取出来,把品种好的、一家人喜欢吃的红薯筛了又筛选了又选,如能工巧匠般的那样细心那样认真,选中的便起着红薯家族中传宗接代的作用啦!
铺上一层厚厚的草芥粪,不能是发酵好的,必须有充分的发酵作用,温度才会上来;其上均匀地摆上选好的红薯,摩肩接踵均匀排列,宛如整装待发的士兵;最上面再铺上一层草芥粪,整个红薯苗的温床便形成了。父母亲还在红薯温床的四周在上高高的荆棘丛,严严实实的吧红薯床保护起来,但那种独行好像是多余的,并没有发生过预想中的事件。
此后父亲每天要用温度计来量红薯床的温度,温度高的时候加水;温度低的时候,再在红薯床上加上一层厚厚的垫子。其照料程度犹如关照婴儿,一天功夫不可耽搁,一日温度不可懈怠。
10天左右的光景,黄黄弄弄的幼苗便破粪而出了,这个时候是不能把拔秧的,必
须在温床内长个三五天,看它黑黑壮壮的,方可拔下来作为正式的红薯苗使用。
【插红薯苗】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给老师请假,是要回家“种”红薯,几个老师都笑了,说要记清楚是“插”红薯秧,才给我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记得更清楚了。
插红薯秧主的首要条件是水要供应充分,这个时候一般是春末夏初的时节,天气干旱少雨,临地的井水也是聊胜于无,肩挑、车推便成为用送水的主要方式,田间地头到处是勤劳而忙碌的人们
。
插红薯秧的过程是这样的:把茁壮的秧苗从红薯床内拔出来,用剪刀加以修剪,把底部整的整整齐齐,糊上泥巴以保存水分。来到田间,前边一个人用撅刨出巴掌大的坑,后边人手把秧苗,用二手指按住苗的底部,深深的按入坑内,然后浇上水,等水渗下去之后,两脚蹲于垄间,两手拢一下秧苗周围的土,秧苗扶的正正的,两手用力一按,一颗一颗都是这样。最后,用撅把整行的图再拢一下。插秧苗的工作就完成了。最妙的是,插秧苗后的两三天如果能下一场及时雨,秧苗就会活得更稳实。
【翻秧】春去夏来,雨水逐渐地多了起来。几场雨过后,红薯秧也逐渐的长了起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去“翻秧”,就是从一边翻到另一边去。小时候,家里种的红薯比较多,翻秧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手绿绿的,心烦烦的。翻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红薯秧的露根,为了避免扎下新根,分散红薯秧的养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过科研和的红薯秧,也不再长的那么长,也少了翻秧这个必要的动作,实在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有一年的十一长假,到内黄一个同学家里玩,饭菜十分的丰盛,红薯的根叶都做成了非常美味可口的饭菜,以为是主人扣的缘故。回来后查阅了一下,才知道,红薯变身都是宝,红薯秧的保养作用是胜过人参的。
【刨红薯】三秋过后,遍地的红薯垄间裂着缝,刨红薯的季节也到来了。
先割掉红薯秧,秧根部必须保留下来,否则你就是按图索骥、顺藤摸瓜都难以找到红薯了。现在有专门的割秧者,主要是养羊的专业户,收集储备红薯秧,以备羊冬天使用。
刨红薯可是一项技术活,下撅的角度、部位都有一定的讲究。假如你是一个新手,完全不得要领,红薯在你的手下一定是支离破碎的。我就是一个屡试屡败的实践者。
有的秧看起来非常的粗壮,下边的红薯确实非常的瘦小;有秧看起来瘦小,红薯确实非常的大,往往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看着滚落一地的红薯,父亲喜在心里。
【筛选】红薯刨回家之后,便面临着一轮筛选:有伤疤的、擦破皮的、比较小的都会被选出来,留作食用,或是用来过粉;比较好的,便被放入地窖内,留作种子和来年春天随时食用。
这个时期,餐桌上红薯变成了主食,蒸着吃、煮着吃,大人们变着花样满足家人胃的需求。
都市里,卖烤红薯的便多了起来,红薯的味道充斥着城市的大街小巷,扎扎实实地馋着城里人的胃口。
一【红薯干】比较小的红薯被放到锅内煮熟,再用刀切成一片一片的,呈于晒坪之上。3到5日之后,晒得干干的、硬硬的,吃在嘴里劲劲的、甜甜的,有助于锻炼我们的牙齿。但是胃口不太好的是不易去吃的。
【红薯片】母亲比较大一点的红薯切成红薯片,晒鱼晒坪上的裙墙上,在炙热的阳光下变得干干的硬硬的。拿去机器上一加工,变成了人人喜爱的红薯面。
红薯面可以做成“红薯面糠”
“红薯面疙烙”“二合面”,韧性非常的好,甜在嘴里喜在心里!最喜欢吃的便是“红薯面疙烙”,看着热腾腾的糠窝窝从机器中挤成圆溜溜的面条状,调上醋汁蒜汁,是我最喜欢的美味佳肴,回忆小时候吃疙烙的情景都让人流口水。
【粉条】粉条凝聚了红薯的精华,是我最钟爱的事物。
红薯在机器的作用下成为浆状,然后经过箩的过滤,红薯渣落在其上,红薯粉漏于其下,粉装在包内,一个恰当的名词便形成了:粉包。
做成粉后,并不是随时可以做粉条,需要等待时机。
朔风怒号滴水成冰的季节,是做粉条最好的时间。室外三九严寒,室内热火朝天,打好的粉芡盛于漏瓢之内,一道道粉雨流于下边的热锅内,粉条便形成了。
但是热的还必须要冷下来,一根根很粉条须分得清清楚楚,就需要把粉条搭于粉杆之上,晾在凌厉的寒风之中,天越冷冻出的粉条质量越好。大有不经一番寒彻苦,怎得梅花扑鼻香的道理!
粉条经过烹调之后,吃在嘴里,滑滑的、甜甜的、香香的,如饮甘泉,如食甘密,大快朵颐,在所难免。真个是:日吃粉条一碗,金银权贵不换!
每次回老家,父亲知道我爱吃粉条,总是要让我带些回来。怕他生气,我总是稍微带一点,我吃的总是小心谨慎、恭恭敬敬,因为那里面有父母的温度,因为那里面有父母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