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16天,2016就成为历史。
每年年底我们有形无形中都会对这一年进行总结,对新一年做出打算。这一历史性的行为大致分三种情形,一部分人的这一举动也许仅仅是大脑之中的一闪念,下一刻早已抛之九霄。一部分人认真庄重的将其落在重要的笔记本上,一周一月逐渐淡忘。还有一部分人经过缜密思考,细致安排,在下一年结束之时收获满满。这第三种人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1 认清新年计划的真面目。从一个人的一生来看,长期的是人生规划,中期的是近年愿景,短期的是年度目标,如何实现年度目标才是我们所要讲的年度计划。人们往往容易混淆愿望与计划,愿望是宏大笼统的、是内心无比向往或喜爱的,是不以实际为必要条件的,简单的说就是愿望想什么都行。而计划则是要建立在当下真实自我的基础之上,必须是现实的、可控的、积极的。要有具体的目标任务、时间安排。
2 做好实现计划的心里准备。新一年的开始意味着我们可以抛弃之前对自身的种种不满,如同游戏里的满血复活般,从头再来,重新开始。但凡能够主动制定年度计划的人,都是潜意识中希望在新的一年有改变、有成长。那就预示着我们必须要做好牺牲的准备,听起来好可怕。其实就是要远离你的舒适区,跨进挑战区,我们必须要牺牲一些让我们感到悠闲,无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一些事情,把时间投入到有可控压力,对目标实现有帮助的事情上面。不要对压力感到恐惧,特别是拖延症严重的患者,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成长。
3 这样做更容易执行。初期进行年度计划时,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可执行性大的小目标。细分到具体的月、日、小时,每一个时间单位要有数据衡量标准。比如我的新年目标是学习书法(而不是成为书法家),我就会定下每天下班之后写3页,如果出现特殊状况,最少也要写上一页。根据21天习惯养成的说法,将下班写字变成日常习惯,之后再去寻求笔法、技法。每天不间断的练习就是实现目标的前提。
4 这样做更容易长久。我们可以在执行每天的任务时与他人分享,发朋友圈、加入打卡群,别人的关注提升我们的自信,而分享会将正向积极的力量传达给更多的人。固定一段时间给自己一些奖励,笑来老师说的小确幸(小而确定的幸福),让我们的大脑认为这样的行为可以带来某种程度的收益和幸福感。
5 出现倦怠怎么办。刚刚开始的几天信心满满,接着会出现焦虑、迷惑、丧失动力,甚至怀疑自我,以上种种现象都是我们执行目标中的进步现象。这时一定要转变惯有思维,从积极成长的角度对待,不要因为倦怠自责,自暴自弃,接受这样正常的现象,当下调整用预期收益或实现目标之后的景象激励自己。
愿你我一起计划新年,规划人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