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属原创,著作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本人,抄袭者必究!
【案例背景分析:本周我接到了一个背调中介公司电话,对方一上来就问我们公司今年有无类似总经理、副总经理的背调要求,我很委婉的说目前暂时还没有,如果有,我们人力资源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能把这件事做好。对方又紧跟着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您及团队在背调过程中遇到没遇到过对方HR不配合的情况?”我说:“目前尚且没有遇到。我认为如果HR做得专业,对方的HR也会专业配合的。”对方又紧追不舍地提问:“您难道没有提问过对方企业相关的业务方面的保密信息,对方HR难道配合?”对于此,我进行了回复,对方无言以对。各位想知道我是如何回答的?在日常的招聘工作中,我们又是如何开展背调工作的呢?如您对如何进行专业背调感兴趣,欢迎大家关注今天的文章。】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通过案例分析,剖析了HR通常背景调查工作无法进行误区,本文第二部分跟大家分享专业的背景调查应该如何进行。】
一、关于背调的谬误:
本周三上午我接到了打到我手机上的一通电话,对方上来先自报家门(下文以X先生代替):“您好,我是某某公司的,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帮助企业HR做背景调查的,不知道贵司今年有没有新的招募计划以及是否有更新背调公司的打算呢?”
我:“招聘计划不便透露,我们今年并无与背调公司合作的打算,这一点我是可以明确告诉您的。”
X先生:“哦,原来是这样,请问贵司背调都是怎么做呢?不经过机构的话,怎么进行呢?“
我:“我们公司都是由我们人力资源部做的,在能力及专业化方面我们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历年来没有这方面的预算。”
X先生:“那您开展背调过程中,难道没有遇到过对方企业HR不配合的情况吗?”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答道:“嗯,据我仔细回忆,还真没有过对方HR不配合的情况。”
X先生:“那您们问对方企业相关机密问题的时候,对方难道也配合?”
我心里立马就不高兴了:“首先,请问谁会在背调过程中问对方企业的涉密问题?其次,我们的提问都是围绕候选人的相关情况来问的,除此之外,候选人之前所在公司运营情况跟候选人是否可以被我们公司录取无关。所以,最后我想正告您,您这样明晃晃的无中生有、质疑我们既往专业性的做法,让我十分的不舒服。”
X先生:“哦哦,您别误会,是其他公司的HR在做背调过程中问相关企业的涉及运营的一些问题,对方企业不配合,才找到我们公司做背调的。我只是想跟您确认,贵司在做背调过程中,是不是也会遇到这种情况。”
我:“请不要用别人的不专业‘移花接木’到我们身上,我们做背调都是有专业问题提问清单的,清单上的问题只跟候选人有关,我们对候选人所在公司的与运营情况及其他涉密信息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候选人的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工作职责等信息。您所说的情况,我们从未发生过,这种不专业的做法,我们也不会做。”
X先生:“难道贵司不认为原来公司的运营情况能够侧面为候选人在贵司的表现做个背书吗?”
我:“您这个逻辑是很荒谬的,在原来的平台能做出业绩,那只能是属于历史,并不能说明或者保证如果候选人如果加盟我们公司之后,在我们公司的平台上能干且能干得好。”
X先生:“哦,您是这个逻辑?”
我:“不然呢?既往的已经是属于历史了,但是未来,谁也无法依据历史上的表现去保证今后的表现优异,不是吗?”
说完,我跟对方道别,挂上了电话。
事后我想,到底是有多少公司的HR对背调有这么多的非专业的误解才让背调公司把这种“人力不会做背调”的观念深植入心?
其实背调没有那么复杂,问的问题也不用那么深入——候选人既往的表现真的不能代表“原来能干,在新平台上也能干”
二、背调应如何进行:
那背调应该怎么做呢?相关背调开展步骤如下:
1、背调时间:
我们公司对于拟发放offer的候选人在发offer之前会做背调,背调没有问题,我们才会给候选人发正式offer。
2、信息采集:
做背调的时候,我们会给候选人的邮箱发一份《背调信息采集表》,通过信息表,我们会收集候选人的工作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人职位、联系人所在部门、联系方式(座机、工作邮箱)等信息。
3、信息比对:
收上来的《背调信息采集表》中的工作单位名称我们会先跟候选人面试时填写的《应聘登记表》及候选人简历中的公司名称相应对,如有出入,我们会第一时间跟候选人取得联系、查证核实。
4、背调问讯:
如《背调信息采集表》中候选人未能提供以往供职单位的办公电话,我们根据候选人提供的公司名称来对相关公司的办公电话进行搜索,确定之后我们记录在案,以便为接下来进行的提问做准备,当把拟闻讯的相关公司办公电话都查实之后,我们就可以展开闻讯了。
候选人如果留的联系人不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人的话,我们一般会直接打相关公司的办公电话,然后请前台转接到人力资源部,然后请人力资源部的同行们对我们的提问进行回答。一般问题如下:
1)入离职时间;
2)在职时岗位(看是否跟候选人简历的职位一致);
3)具体岗位职责;
4)工作汇报对象、管理团队规模;
5)工作表现;
6)薪酬范围;(能说具体月薪最好,不能说的不强求);
7)离职原因(确认是否是因表现不好被辞退);
8)如果有机会再次合作是否仍然愿意聘用该候选人。
注意,我们的问题没有涉及到关于拟背调公司运营相关或业务上需保密的信息。
5、背调结果:
如背调结果一切正常,那我们可以录取候选人,如果背调过程中发现问题,我们会写成专业报告,上报相关合伙人,由合伙人来决定是否录取该员工。
Tips:本文的第二部分分享了简要的背调思路与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各位切记,背调核心是候选人,而不是企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