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乡村兴,国家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如一声激昂的号角,在广袤乡村大地吹响了奋进的旋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程中,干部能力的提升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实现乡村繁荣稳定的关键所在。
提升干部能力,是筑牢乡村振兴根基的固本之策。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而干部则是这资源中的中流砥柱。当前,部分干部在乡村工作中存在着经验不足、能力短板等问题,这无疑制约了乡村发展的步伐。“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只有让干部在乡村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提升他们的政策执行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通过加强培训教育,让干部深入学习“三农”政策法规、农业技术知识等,使其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行家里手;通过实践锻炼,让干部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工作中摸爬滚打,积累经验,增长本领,从而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提升干部能力,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举。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而干部在产业发展中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从调研市场需求、谋划产业项目,到引进资金技术、培育产业主体,再到打造品牌、拓展销售渠道,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干部的积极作为和有效推动。一些干部由于缺乏市场意识和创新思维,导致乡村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因此,提升干部的产业发展能力迫在眉睫。干部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要具备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产业发展合力,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提升干部能力,是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的动力之源。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乡村的和谐稳定。在新时代,乡村治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人口结构变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等。这就需要干部具备创新能力和治理能力,探索出符合乡村实际的治理模式。“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干部要积极创新治理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要创新治理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乡村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要提升矛盾化解能力,及时有效地解决乡村各类矛盾纠纷,维护乡村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