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方法,能够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笔记架构和笔记入门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学科分工细化,每个人需要有广博的兴趣爱好,也要有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加之,碎片信息过多,知识碎片化,不成体系的知识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里我们选择用OneNote进行个人知识体系的建构。
完善知识体系的目的:
1.让你成为一个不断创作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做内容消费的人。
2.依托知识体系建立更广阔,更客观的价值观。
3.以此获得更好的就业,升职,创业机会。
初级的个人知识体系
>>收集
1.网页剪辑
在PC端安装OneNote后,在网页的页面上右击,点击发送到OneNote即可。
2.微信文章收集
使用微软的OneNote的微信服务号,把要收藏的文章发送到OneNote,该文章就会出现在你的OneNote笔记的默认笔记本下的微信保存的分区里面。
3.其他渠道信息收集
(1)在ios上,有些好的软件如读读日报,知乎,和界面上的好文章,可以先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再推给OneNote。
(2)在看报纸和期刊的时候,有些不错的文章,直接用OneNote里面的拍照记录,OneNote新增了类似Office Lens的功能,自动调整角度,切边,亮度调节。
(3)录音,这个功能非常好用,58秒一段,音源输出很稳定。
4.利用个人简易GTD模板收集信息
(1)我们收集信息的来源不只是网络,还有我们在胡思乱想的时候的灵感碎片,直接记录在GTD模板里面。
(2)每一天新结识的朋友,把对他的第一印象记录在GTD模板里面,方便下次见面之前做好功课,如果我和第二见面的朋友说:你穿衣服真的很考究,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那件衬衫很漂亮,今天的这件也气质超强,你选服装的眼光真好,一句话就可以把沟通的冰点融化掉。
5. 手写笔记的记录
(1)会议或工作中上不适合使用手机或笔记本记录的,就可以用纸笔手写,晚上下班后整理到OneNote中 。
(2)零星的traveler's note记录信息,一天一整理,有用的信息转记录到OneNote中。
(3)每一天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平均不会超过10分钟。要日日整理,不能积累太多一次性整理话费的时间多,效率不高,而且会漏掉很多重要的信息。
>>整理
1.树形目录的好处
(1)逻辑结构性强。
(2)层级关系分明,方便整理。
(3)tag适用于轻量化的知识管理,面对层级分明,要求有严谨结构逻辑的知识体系来说,树形目录才是王道。
2.推荐树形目录结构
(1)流水信息笔记本
默认分区,大量未处理的信息都收集到这个里面(安装OneNote自动默认有一个personal笔记本。
(2)兴趣知识笔记本
流水信息里面的信息整理后,分类存储到兴趣知识笔记本中。前期信息量小的时候,多个兴趣的资料可以合并到一个笔记本里面,后面随着信息的积累越来越多,可以分拆为一个兴趣一个笔记本。
(3)专业知识
一个笔记本就是一年, 一年下面设立12个分区,代表十二个月。每个月下面用页面缩进的方式,建立常用的工作组(日程和费用,会议组,培训组,日常管理组等)。
3.区和页面命名的建议
(1)为方便整理和检索,标题命名尽可能的详细
(2)页面标题标准命名方式如:时间+地点+页面主题
4.归档
(1)每一个页面都必须有自己从属的分区和笔记本。
(2)好的归档习惯:你的分区方式可以不够完美,但是只要你所有的归档方式都是用这种方式处理,这个知识结构就没有问题。
(3)坏的归档习惯:今天按日期归档,明天又按类别归档,后天又按来源归档,这样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删除笔记本,重新再来。
>>回顾
1.利用好碎片化阅读时间
笔记记好只是第一步,不间断的对笔记进行回顾,才是知识体系建立入门必备,我们平时主要可以利用两个时间回顾。
(1)睡前回顾,手机上不要有类似网易新闻,头条等聚合新闻app,太浪费时间,手机不装游戏,睡前半小时回顾。
(2)无聊的碎片时间,如等人,等车,或者在火车上时,就打开手机看看记录下的内容,如果有灵感,直接写。
2.强迫自己去整理文字
(1)对收集下来的文章,读完一遍后,要把内容重新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梳理一遍,重新分段,重新设定自动编号。
(2)自己写的东西,凌乱的关键字,会聚合成一个主题,然后用自动编号系统梳理出大纲,方便闲暇时往里面填充内容。
3. 经常整理自己的笔记的三个好处
(1)了解笔记的结构。
(2)知识经常回顾,加深印象,用的时候从容。
(3)去芜存精,记录中的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删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