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经》讼卦谈起
一、讼卦核心思想与法务理念的契合
1. “无讼为贵”与诉源治理
讼卦强调“讼不可长”(初六爻),主张通过调解化解矛盾。这与现代司法“抓前端、治未病”的诉源治理理念高度契合。例如福建南平法院构建“四端四网”诉源治理体系,将朱子文化中的“和合”思想融入家事审判,实现案件量下降与质效提升的双重目标。
2. “中正裁决”与司法公正
讼卦九五爻“讼,元吉”强调居中守正的裁决原则。现代司法实践中,法官通过“如我在诉”理念和“法理情融合”裁判方法,将传统“德法并重”思想转化为实质正义的追求。例如山东法院制定《传统文化调解纠纷类型指引》,明确婚姻家庭、合同诚信等八类案件适用传统道德释法说理。
3. “慎讼止争”与调解优先
讼卦初六爻“不永所事”倡导及时止损。司法实践中,福建漳州法院提炼土楼“和为贵”文化,建立“楼长调解团队”,通过“五联诉调机制”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这正是对“讼不可妄兴”思想的现代转化。
二、创新性转化路径
1. 理念融合
将“定分止争”“天下无讼”等传统价值融入“双赢多赢共赢”审判理念,如烟台中院将“讲仁爱、重民本”等六大文化要素贯穿司法全过程。
2. 机制创新
数字化赋能:通过大数据提取传统文化常见应用场景,建立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例如北京法院探索中华法系思想与人工智能司法融合。
绩效考核:部分地区将传统文化融入审判情况纳入法官激励指标,激发实践动力。
3. 文化认同构建
通过典型案例发布(如湖南永定法院将客家“和贵向善”理念融入纠纷化解),强化“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社会共识,提升司法公信力。
三、实践启示
1. 批判性继承:需警惕传统法律文化中“耻讼”观念的历史局限,在坚持程序正义基础上吸收“息讼”智慧。
2. 国际传播:借助“一带一路”司法合作,将“和合”价值观转化为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中国方案。
结语
《易经》讼卦的“止讼”智慧与现代法务的“实质性化解纠纷”目标一脉相承。通过创造性转化(如数字化调解机制)与创新性发展(如德治法治融合裁判),传统文化正为司法现代化注入独特价值。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传统法文化资源与审判能力现代化的协同路径,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