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夜晚》
1.李白与谢朓
李白有很多喜欢的诗人。比方说孟浩然,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
李白还很崇拜一个诗人,就是谢朓。李白动不动就在诗里面提到谢朓。他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道: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诗中的小谢,指的就是谢朓。
他还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写道: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这“谢玄晖”,也就是谢朓。
李白不断地提到谢朓的时候,其实在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但是美国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提出一个概念——影响的焦虑。什么叫影响的焦虑呢?如果我们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去读一首诗、一部小说,不会有什么焦虑。
但是如果你立志成为一个小说家、一个诗人,当你去阅读前人的作品,你就不会那么轻松。你会感受到一种焦虑:他怎么写得那么好?我要怎么样才能写得他那样好?怎么样才能超越他?这就是影响的焦虑。
对他们来说一首一首的诗,就如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只有把它们翻过去之后,自己才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才能够在巨大的文学坐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所以很多时候,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诗人、小说家要承担的东西太多了,要拿很多东西去交换。你写好一句诗,你需要承受很多你无法承受的痛苦。
2.《玉阶怨》
李白在读谢朓的诗的时候,会不会也会有一种影响的焦虑呢?这个没有人知道,不过李白与谢朓都写了一首《玉阶怨》。
(1)谢朓的《玉阶怨》: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这是一首好诗。晚上把珠帘放下来了,一只一只的萤火虫在飞。它们飞累了就停在那里,说明夜已经很深了。诗里的主人公在这个夜里面干什么呢?她在缝罗衣,一边缝衣服,一边思念自己心里的人。
前三句写得很好,最后一句,“思君此何极”,谢朓把“思”说出来了。说出来,就不是好诗了。诗其实不在乎你声音的高低,不在乎你多用力。
比如:我很想你,我特别想你,我非常想你。这些其实都没有力量,只是语言的重复,只是词语的累积。词语的简单叠加是对情感的稀释。
(2)李白写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是宫中的台阶。“玉阶生白露”,好就好在“生”这个字。生意味着从无到有。时间过去了,夜深了,天变得越来越凉了,空气凝结成水珠,就成了白露。诗人告诉我们,她在这里站了很长时间了。
“夜久侵罗袜”,李白用了一个很重要的动词。侵,是侵占的侵。有时候我们读诗,就是在一个一个字之间、一个一个词之间咀嚼。文学,艺术,往往就在毫末之间。有时候你读这首诗,就好像吃一颗橄榄一样。一开始也许会觉得很苦很涩,但是嚼到后面,会有回甘。
如果把“侵”换成“湿”,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夜久湿罗袜,也可以。
但是“侵”好在哪里?侵是一个动词,它有一个方向,是这个世界在向她发动攻击。这个寒冷的夜在攻击她,在攻击一个脆弱的人,而这个人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她终于要回去了。她把水晶帘放下来了。放下水晶帘意味着要休息了,意味着她放下了希望,意味着今天晚上她已经不再有任何期待了。
但是她没有完全地放下。李白写她回过头的那个瞬间——“玲珑望秋月”。
她放不下,她还要回头去看,哪怕还有一点点希望。
但是她看到的只有月亮。只有月亮在晚上陪伴着自己。
玲珑指的是晶莹剔透的感觉。玲珑本来是形容月光的,月光是晶莹剔透的,正常的语序是“望玲珑秋月”。但是李白把“玲珑”和“秋月”一分开之后,它就不只是在形容月光了。
玉阶是玲珑的,白露也是玲珑的,水晶帘是玲珑的,透过水晶帘看到的月光,也是玲珑的。大概还有这个女孩子的眼泪吧,泪水也是玲珑的。她透过眼泪,看见了一个玲珑的世界。
李白不写她长什么样子,他也不写她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但是李白写出了一种美丽的必然。
她也是玲珑的,她是晶莹剔透的,但同时我们知道,她是脆弱的。
她的思念在无人陪伴的夜晚面前,一败涂地。
这首诗没有一句写怨,没有一句写失望。李白只是在写动作,她站在这里,她转身,却又回头。
李白写了一个透明的夜晚。
我想这就是文学世界里的“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吧。
欢迎阅读点赞,我是平原雪。关注我,温暖你,链接我,照亮你,愿你我的生活,一半书香,一半烟火,恰似世间最美模样!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返贝(仅限首次开通会员)。旗下会员点我的链接续费,可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