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日 中原焦点团队 中27 庞爱国 第308天分享 本周第3次约练 总约练第283次 咨170、观77、来3、朋4、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总分享第310次分享
读书会
挑战任务为何有效
在没有学习SFBT之前,大多数父母,在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时,总是战战兢兢。因为受到“永不放弃”“不找借口”等观念的影响,当他们答应做作业却没有完成的时候,必须毫不放松地与他们不停讨论与修正作业,直到被执行。而心理咨询又强调“不要因为咨询对象没有执行挑战任务而惩罚他”。我们发现在实际运用中,每当孩子告诉我们,他没有做答应完成的家庭作业,我们总需要在心中深深地吸一口气,并且赶快注意我们的音调与表情,因为很担心这样的失望对于在平大人感受的孩子也是一种“惩罚”。
当我们接触了SFBT之后,我们惊喜地发现,SFBT的任务或称家庭作业并不是以最后的执行结果为标准。我们要关心的是孩子通过这个过程所带来的改变。因为“改变总是在发生”,当我们请孩子执行任务时,接下来的检核重点并不在有没有做,而在于“透过这个挑战任务,你改变了什么”。我们发现,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改变的过程”而非执着于“有没有执行”时,我们也更能够欣赏孩子为他们自己所做的一切改变。
心理咨询中的家庭作业与学校留给孩子的家庭作业不同。学校的家庭作业一定要被执行与完成:而SFBT将家庭作业视为一种改变的触发与过程,因此完成与否并非最后的目标,改变才是我们想达到的最后目标。
筑基第二课:四大流派(2)
人本主义认为行为主义是动物心理学,研究老鼠、鸽子、狗、猫,然后推论到人。精神分析是残疾心理学,分析研究各种非常重的病人。那么他研究的是正常人,所以叫做人本主义。人本主义认为我们应该相信人的潜能,相信每个人都想更好,每个人可能也都在努力,只不过他可能现状受阻,导致他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价值,于是他就出问题了。
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派,所有的心理咨询师都受到人本主义的思想的影响,都强调尊重,然后都强调积极关注,真诚,这就是人文主义的最核心的东西,只不过像焦点、叙事,它会更强调这些。
人本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最经典的就是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有接纳才有沟通,有沟通才有合作,有合作才有改变的机会。建立良好咨询关系,5个方面,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尊重排第一,尊重里边有好多条,接纳、平等,相信、礼貌,接纳又排第一。所以我们就知道了,没有接纳往往就没有其他的谈话,你看到他哪都不好,啥啥都不好,你说你们咋会能聊进去呢。
所以我们焦点解决就格外强调要去关注他的正向面,,重新建构,看到他的正向意义,看到想更好的心,看到他的努力等等,其实都是在干什么?其实都是在训练我们,能够看到正向,能接纳他,然后能把他这些正向面、积极面能给他再强化。
常见的家庭治疗
第一个,萨提亚女士创立的萨提亚疗法,被称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以她的名字来命名的,影响非常广,也被称为家庭治疗之母。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在心理学界举足轻重了。
萨提亚这个模式跟传统的心理学有很大的区别,他就认为每个人都是明星,每个人都非常了不起,而不都是症状。
你要是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很多人都是症状,每个人都是有病的,都有很多问题的。但是萨提亚女士认为,人都是明星的,每个人都想更好的。我们要从家庭里边去看,每个人都可以对这家庭成员更多的好的反馈,好的关注等等。这是萨提亚学派特点。
第二个是策略派,焦点解决受策略派影响是比较多的。
策略派受艾瑞克森的影响,策略派是用症状去改变症状。里面有三个比较关键的特点,矛盾处方,维持症状,奇迹提问。咱们焦点里边的奇迹提问这个最开始也不是完全一样,我们后来有了很多的演化。
矛盾处方就是用它的症状,让他维持他的症状,只不过给它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然后他原来的这个模式就被打破了。
我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时候,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成问题,结果他就成了问题,而策略派他把这个问题不再当成问题,有了更多允许和接纳在里边,不把这个事情当成事情,问题反而更容易解决。
只不过我们在生活中用不太好,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他的思想,他们其中一个思维模式就是做点不一样的,或者说反其道而行,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策略的沟通,他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可以先试试,这样做会怎么样?如果这样做了没效,或是更严重的话,我们就改变方法就好了。这个跟日本的森田正马提出来的森田疗法有些像,提到是该做啥做啥,为所当为,顺势而为。
允许维持症状,你不要把它当回事,你当回事他就成了事了。可以尝试做的不一样的,以前你老吵他,现在我们不但不吵他,还鼓励他,注意不是所有的都能鼓励,尝试着看。就像焦点解决里面所说的“”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第三个,结构式家庭治疗,创始人是米纽秦,他提出来,家庭结构出问题了,可能就会导致个人出问题。
现在华人这一块做比较好的是李维榕老师,香港人。
第四个,系统式家庭治疗,米兰派,做的比较好的是北医六院的唐登华教授。他认为,人出问题,往往是家庭的系统出问题了,他也是比较受系统观的影响。这些家庭治疗其实都是认为整个家庭需要去改,一起改变,而非单纯的个人改变。系统内的每个人都在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