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很普通的周末,因着上午和下午都有事情要出去办理,所以中午接上打完球的孩子,去外面解决午饭。
菜是按照孩子的喜好来的,因此一顿午饭下来,一碗米饭几乎没动,但是他喜欢的几道菜都光盘了。
看着那几乎满满的一碗米饭,我跟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他为了能让全中国人不饿肚子,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一心扑在稻田里,研究如何提高水稻产量,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这件事,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再也不会为吃不饱饭而饿肚子。
而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在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没有你这么幸运了,他们小时候是吃不饱肚子的,因为那时候水稻产量很低,还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很多人因为长期挨饿而失去了生命。
然后我问孩子:你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
孩子答:我知道,他是袁隆平爷爷,我在故事里听过。
“你面前的这碗米饭就是袁爷爷一生的结晶,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可是你却没有珍惜,它已经在你的碗里了,回不到饭店的米饭锅里了,所以如果你不吃掉它,它就只能被倒进垃圾桶,如果是这样,袁爷爷看到了一定会伤心的。”
“你们上学期还学过一首要珍惜粮食的古诗,你还记得吗?”
“我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的意思,你能跟妈妈讲一遍吗?”
“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每一粒米都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
“是的,你看这些道理你都懂,可是为什么实际生活里却做不到呢?”
“妈妈,我知道错了,这碗米饭我确实吃不下了,我们可以打包带回去晚上继续吃吗?”
“当然可以,只要不浪费它,袁爷爷和种水稻的农民伯伯就不会伤心了。”
跟孩子讲这些时,我几乎差点落泪。
不知不觉,袁爷爷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对孩子来说,袁爷爷的故事真的成了他以后只能在书上看到的故事。
而我们,却真真切切地经历了袁老存在过我们的世界中,我们既崇拜他又觉得他很亲近,从没想过他真的会离开。
一年前的5月22日,那天的感觉,好像天上的一颗星星陨落,又好像我们最爱的一个长辈逝世,我们世界里的一部分,被突然抽离了。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做到了,用他91年的时间做到了。
世间再无他,心中满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