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7日)
白蜡泛黄,玉簪怒放,北京要进入仲秋了。
早上都都出门前,我问,这两天有再跟XX小朋友玩吗?他说,他想跟我玩,但是我没有。我说:那就行,避免万一你俩再不小心有啥接触,他妈妈不依不饶。都都很认真地说:可是妈妈,我觉得爆炸的妈妈比同学不依不饶的妈妈更可怕。真是让我汗颜……不已。
之前每天早早哄好好睡下就不理都都了,是爸爸或爷爷陪他,但最近孩子刚进入新环境,还是要恢复每晚睡前20分钟的卧谈,以帮他缓解一天的情绪和压力,及时发现是否存在融入问题。今天卧谈我又问起他和XX同学的事情,他说,妈妈,XX还主动拉我手呢。我问,那你俩怎么说的?都都答:我就问他,你妈妈不是不让你跟我玩嘛?然后XX说,我已经原谅你啦。
不管这些情况是不是真的,我依然相信,没有孩子本身品质就是坏的,孩子们有他们自己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大人过度干预,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反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我再次郑重地为周一的暴力行为跟都都道歉,都都温柔地问我:妈妈,你说第一天上学,发生这样的事儿,不是很正常吗?我回答:是的,宝贝,很正常。是妈妈反应过度了。妈妈真的很对不起。
突然觉得:我娃比我大气,比我懂事儿。
我的小唐老师,妈妈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