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生物钟的惊醒划破寂静。我蹑手蹑脚地从床上爬起,生怕惊醒身旁熟睡的两个小家伙。没有老人搭手,我既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名小学老师,工作与家庭的琐事,像两根紧紧缠绕的藤蔓,将我的生活填得满满当当。
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暖黄的光柔和地洒在书页上。这2个小时的独处时光,是我从忙碌生活里“偷”来的静谧。备课的疲惫、带娃的辛劳,似乎都在墨香与文字中渐渐消散。我贪婪地汲取着书中的养分,享受着这片刻的安宁,仿佛给自己的灵魂充上了电。 今天雪瓶老师的早课聊“幸福的迷惑”,从职场人、老板、全职妈妈、学生四个角度,剖析人们对幸福的误读。听着老师的讲解,我一边在书上快速记录,一边思绪翻涌。
作为职场人(小学老师),我曾以为评上职称、教学成绩突出就是幸福。可当我真的离目标更近,随之而来的是更重的教学任务、更复杂的家校沟通,欲望也悄然升级,总想着下一次要做得更好,幸福却像握不住的沙,悄然流逝。我这才慢慢懂得,幸福不是职业成就的终点,而是在备课、授课、与学生相处的过程里,找到与教育、与生活自洽的方式。
偶尔,我也会羡慕那些事业有成的“老板”,觉得他们功成名就该是幸福的。但看着他们为了事业,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甚至忽略了自身健康,又觉得,人生哪有一劳永逸的终点?就像书中说的,不少功成名就者成了“富有的穷人”,事业的光环下,是个人生活、人际关系的空洞。个人、事业、家庭,本就该是幸福天平上缺一不可的砝码。
而作为妈妈,我也有过一段迷茫期,把自己的幸福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总觉得为他们付出了这么多,他们就该按照我的期望成长,用优异的表现来“回报”我的幸福。可后来慢慢明白,孩子的幸福是他们自己的,我的幸福不该由孩子来定义,得靠自己去寻觅、去创造。最好的母爱不是为孩子牺牲一切,而是为孩子活出一个精彩的自己。
听着课,心底那股想分享的冲动越来越强烈,可又有些犹豫:我能说得好吗?就在这时,女儿揉着惺忪的睡眼走进书房,看到我纠结的样子,她小声却坚定地说:“妈妈,你去抢麦分享吧,你讲的肯定能让大家有收获!”
女儿的鼓励像一束光,瞬间驱散了我的胆怯。我深吸一口气,在6:56开始果断不停地刷5,当听到雪瓶老师说第7名“冰柠檬”是新人,连麦成功时,我既紧张又兴奋,分享着“幸福的迷惑”内容的3点理解,对幸福从迷惑到逐渐清晰的感悟。
分享结束,雪瓶老师和伙伴们的鼓励让我紧张的心慢慢释然。我转头看向女儿,她正对着我甜甜地笑,给我鼓掌。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幸福或许就藏在这些瞬间里:在对幸福的迷惑中,有家人的鼓励,有勇敢表达自我的勇气,还有在生活琐碎里,寻到的那一份属于自己的、真切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