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话中秋
推荐作者:王黎旭(镜湖夜话)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由于八月十五这天晚上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这天晚上,人们在吃过团圆饭后,总是会仰望天空,看着那皎洁如玉的朗朗明月,一家人在月光的沐浴下,吃月饼、聊天,其乐融融,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节象征着亲人的团圆、丰收、富足的寓意。
说到中秋节自然免不了要说道月饼,谈起月饼的起源说法不一,在我小的时候听我爸爸说,在中国古代元代末年的时候,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月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那个时候俗称的鞑子,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元兵,大家在吃月饼的时候,吃到里面的字条,拿出来一看,便知道的是怎么回事,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如约在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元兵,起义成功之后,家家户户都吃这种圆形的饼来庆祝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
而我爷爷却和我说了一个神话故事,他说古时候有个美丽的女子,名字叫嫦娥,她的夫君后羿因射下九个太阳而为人间立下大功劳,西王母便赠予一颗仙丹奖励给他,并且告诉后羿吃了仙丹可以飞天成仙,长生不老。有一天嫦娥因好奇,想看看天上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偷吃了仙药,顿时她身边云雾缭绕,慢慢地飘了起来,飞到了月亮上面去了,再也没有回到人间,从此嫦娥成了长住月宫的仙女,与后羿天各一方,后羿回家后知道了此事,他万分悲痛,便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乡亲们敬重后羿与嫦娥的感情,于是也纷纷效仿拜月。所以每次爷爷吃过团圆饭后,总是端一个小桌子放在院子里,桌上放有一些月饼,他总是神秘兮兮地说,先让嫦娥吃一口,然后我们大家再吃,虽然我不太相信嫦娥会真的来吃这个月饼,但出于尊重长辈、让长辈开心的缘故,也跟着故弄玄虚了一把。
在现在这个生活节奏较快的年代,虽然人们虽还保留着中秋佳节的一些习俗,但更注重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团聚、赏月的氛围,至于吃不吃月饼,那已经变成形式上的附属品,并不是很在意了;而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亮来寄托自己思乡的之情,体会团圆之意。其实中秋佳节既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放松和回归,也是维系亲情孝敬父母的纽带,不至于在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城市中,让自己太过劳累,迷失自我,心灵变的空虚,让我们的情感有寄托之处,让我们的心灵有歇脚之地,我想这应该才是中秋的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