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看到莫言先生的《用耳朵阅读》,借来一阅。以前很少看莫言的作品,后来因为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出镜率越来越高,不仅经常能够在各大媒体看到他的文章,小说也被放到了书店的显眼位置。所以陆续看了几本小说《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蛙》……说实话没有特别喜欢,但是对于他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讲故事的能力非常钦佩。
《用耳朵阅读》是莫言先生的一本文集,其中的大部分文章是他出席世界各地活动的演讲稿。虽然不如他小说写得那么丰富多彩,天马行空,但有很多关于创作的精彩故事非常有意思。特别是他谈及书写体会和经验,对一个喜欢写作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学习范本。
莫言祖籍山东高密,他的创作一直都跟他的故乡有关。虽然他的童年生活非常艰苦,也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他却在长达十年的农耕生活中,靠着一本《新华字典》和一套《中国通史简编》开启了自己的文学启蒙。后来在部队四年图书管理员的生活,他读了一千多册文学书籍。实践的生活积累,以及博览群书,让他的创作有了扎实的基础。
《用耳朵阅读》现在并不是一件稀奇事,随着这两年网络的发达,各种有声书资源铺天盖地。不过2001他在悉尼大学发表这篇演讲时,应该还没有这么多可以用来听的文字。莫言先生说,他的童年,因为能够找到的书很少,所以用眼睛读过的书并不多。他用耳朵阅读的书,很大一部分来村里的爷爷奶奶们。这些老人家讲的故事成为了他日后作品里的灵感。
想象力是作家的生命力,他写过一篇名为《天马行空》的短文,指出一个小说家最宝贵的素质就是具有超于常人的想象力。通常想象的事物会比真实世界更有吸引力,所以人们可以在那些文字中体会到更丰富的感受。每个人生活的环境有限,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创作出打动人的作品,就要充分发掘生活背后的不平凡意义。
作家可以写别人的故事,也可以写自己的故事,而这种客观陈述都需要经过丰富艺术加工的。这可能有点像音乐里的变奏,一个主题可以玩出许多的花样,作者要像一个万花筒,不重复自己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能把一个故事写得让人感动,的确需要一些技巧,最关键的是与自己创造的人物之间建立共情关系。
那些故事的讲述者,可能并不是小说家,文学家,但他们的那些鬼怪,精灵故事却活灵活现,惊悚诡异,充满了神秘感。这也让先生从很小就学到了如何把故事讲得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用“耳朵阅读”的经验,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读他的故事明知是虚构,还是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跟着情节喜怒哀乐。
读这本文集让我看到了成为一个职业作家的不容易。写出优秀的作品不仅需要日以继夜勤奋地工作,还有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痴迷和用心积累。当我们看到那些令人感动的文字时,的确是一位作家用他生命体验书写的。好的创作调动了身体所有的感官,我们才会阅读时感同身受。成为作家是修行,长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