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很多不大不小的电器,都要用电池。常见的有5号、7号碱性电池的,电视、音响、投影仪遥的控器、还有特殊三年时耳温枪用得最多,有时石英钟也用碳性的,玩具产品就不敢用碳性的了,碱性的南孚更可靠,但这种玩具消耗量很少略少,性价比款我买得更多。
干电池之外就是纽扣电池了,CR2032的最常见,车钥匙,温湿度计、风扇遥控器等等,都是通用的,也有一些比较边缘的型号,比如有个小米生态链的有个叫“秒秒测”的电子体温计,那体积是指定容不下CR2032了,而是一种直径稍微小一圈、厚度大一点的CR1220电池。
早期我买电池去家门口的小商店,老板很熟,价格也就是平价吧,利润肯定有,但能接受,我方便了嘛。后来有了网购,慢慢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最早是小米(应该是旗下紫米品牌)推出9.9的彩虹电池,10枚5号或7号干电池,自带一个电池盒,价格不能说比地摊货的1板4节1元的双鹿之流省钱,但比较划算。
一些老品牌也开始考虑模仿这种模式,走量为上,比如京东京造,也做出很像紫米彩虹电池的产品,也主打9.9十节送盒子。这种卖法不一定有多实惠,但容易让消费者形成思维定式,有啥想买的先看电商。就连我也不再去楼下小商店光顾了,没事儿蹲几个券,快递小哥直接送到家门口,消费习惯悄然改变。
插一句说,米家似乎很擅长搞这种战略,比如9.9的指尖积木,49的插线板,49的小米液晶小黑板,都是类似的“跨界”吃市场手法,搞得原霸主气哄哄,消费者乐呵呵。公牛插线板被迫转型玩设计、玩智能,反而是好事。但后续的连锁反应,未必是消费者的好事。就拿电池来说,看似大家不用跑腿就能买到实惠靠谱的电池了,而且可以一次性廉价囤好多,但很多电池的电量开始变得虚头巴脑,价廉,但物不够美了。
我不敢说所有电池都这样,但至少这3年前我在JD买的松下纽扣电池还是足电可以撑1年的(以小米温湿度计Pro为例,该产品需要放入2枚CR2032,一般原厂可以坚持12个月),但再后来就不行了,只用半年,电器保准没电。甚至某些品牌的CR2032,居然四五个月也坚持不下来。事实上,我购买的渠道并没变,依然是自营,而且一开始发现价格“非常白菜”还窃喜。到手用过才知道是缩水的电量,发现自己被摆了一道,但想想一分钱一分货,也只能认栽。
当我想去看看“足电正品”时,发现我只有2个选项了:要么选这种看上去就不靠谱的白菜价,要么选比以前标价还贵的“正常价”,比如以前的9.9,现在普遍平价是12.9,一分也省不了了。而我到楼下小商店,电池价格居然还网上的“正常价”差不多,想想也是,店家也可以从电商进货啊!这样一来,岂不是“真正的正品”早已涨价,“虚假的正品”等你认栽,你以为你占到了便宜,实际上商家已经把算盘敲到你家门口了。
我真不是瞎掰,就拿CR2023来说,南孚(传应)、松下、飞利浦、京造、小米(紫米)、麦克赛尔、双鹿、超霸我都买过,其他牌子没听说的压根儿不敢试。自营白菜价基本都有缩水的情况,第三方杂牌说不定漏液都能遇上。现在要用电池,我干脆直接去楼下店里买了,心想贵一点也认了,出现劣质电池好歹我能和店家有个理论。电商搞了这么久,部分领域开始出现“便宜没好货”的趋势了,不知道各位的感受是否和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