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高校的研究生考試中,名詞解釋是必考的一道題,甚至是試卷的第一道題,如果開局第一道題沒答好,那麼勢必會影響同學們在接下來的發揮。
名詞解釋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它所佔分值不低,主要分為三種題型來考,一種是專門的題型,一種是名詞填空(近年考得少了),另一種是論述題(分為簡述題和詳述題)。
論述題這裡暂时簡要提一下,後面有空再專門說一下這種題型。比如考論述音節、音位和音素之間的關係。這樣的論述題第一步便是要對音節、音位和音素進行名詞解釋,也就是下定義。
如果沒有這一步,分值會扣得很重。因為如果連三者的意思都不先予以明確,那麼談何論述之間的關係呢?
從這個角度上說,名詞解釋的題型就是論述題的簡化版。在文字學的考試中,名詞解釋的類型主要分為這麼幾種:人名(比如許慎)、書名(比如《說文新附》)、學說(包括流派或主張,比如乾嘉學派、叶音說)、基本概念(包括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及語言學裡的專業術語,比如普通話、讀如)等等。以上的分法不嚴謹,權且看看。
人名類的名詞解釋參考:字號、朝代+籍貫、職業(經學家、語言學家、文字學家、文學家,什麼黃門侍郎就不要答了,與專業無關)、著名人物關係(誰的學生,誰的老師)、代表作(寫了什麼書,給什麼作了註疏)+對著作進行解釋(有的雖然是考人名,實際是考著作,因為有的人生平記述留下來少,所以只能答著作)、影響。
許慎,字叔重,東漢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代表作《說文解字》,後世尊稱為“字聖”。《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首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書中對“六書”首次進行了闡釋。全書共分十五卷,540部首,9353個字,另有重文(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原文以小篆為研究對象,同時參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為文字解說,十五卷為敘目,每卷分為上下兩篇,實為三十卷。字头以小篆为准,兼有古文、籀文等异体。原書成於東漢末年,已佚,宋時重訂。
書名類的名詞解釋參考:朝代作者(東漢許慎著)或出土時間地点、又稱及其原因(比如《廣雅》因避隋煬帝楊廣的諱,又名《博雅》)、名字來由(《廣雅》之名,即增廣《爾雅》之意)、性質(可以用來幹嘛的,是一本什麼類型的書)、體例+內容(多少字、多少章,怎麼編排的,內容大概是什麼)、優點+缺點、影響。
馬王堆帛書是中國馬王堆漢墓3號墓出土的帛書。1973年12月出土于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放在一塗漆木匣中,有寫在整幅帛上的和寫在半幅帛上的兩種。馬王堆帛書共有28種,有帛書和竹簡,計十二萬餘字,字體有篆、隸之分,篆書抄寫于漢高祖年間,隸書抄寫于漢文帝初年。帛書內容涉及戰國至西漢初期政治、軍事、思想、文化及科學等各方面,有重要學術價值,可作為校勘傳世古籍的依據,它不僅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也為研究漢代書法及書法演變、發展提供了珍貴的依據。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已陸續出版。
學說部分包括了流派和主張,因為這兩者往往是並行出現,不分的。
學說類的名詞解釋要包括這麼幾個要點:又稱、時代、名稱由來、代表人物(創始人、突出貢獻者)及代表作、性質(一句話能概括的基本定義,是什麼學派/學說,做了什麼/主張什麼)、背景、特征+作用、優缺點、影響。
乾嘉學派,又稱“乾嘉之學”,因其在乾隆、嘉慶兩朝達到鼎盛而得名,主要創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顧炎武,其後主要代表人物有閻若璩、錢大昕、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等,以惠棟為首的“吳派”和以戴震為首的“皖派”影響最大。乾嘉學派是清乾嘉年間講究訓詁考據的經學派系,以對於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各個方面的考據而著稱,對古籍及語言文字的研究有較大貢獻。但至乾嘉時期的考據學家,遺其大而傳其小,他們沉溺於故紙堆中,脫離實際,放棄了顧炎武經世致用的本意。
基本概念主要涵蓋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及語言學。現漢的名詞相對比較好些,因為離日常生活很近,就算寫不出書面意思,口語化表述也能說清楚個大概,而語言學相對抽象,更側重理解。
現漢及語言學的基本概念要點有一點要注意,名詞解釋往往很固定,一點漏不得。比如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定義、音變的定義,這些課本上都給出了固定的解釋,因而老師在改卷時,發現幾十張的卷子中只有你沒有嚴格按照參考教材上的定義來寫,第一印象就會認為你的基本功不夠扎實。
古代漢語的一些名詞記憶起來相對比較難,因為其中很多術語,我們日常生活已經接觸不到了,比如讀如和讀破。
所以,記憶的時候要結合具體的例子來記,可參考的方法是拿本古書翻幾天,不需要全部看完,但看了一部分,這些專業術語就會在腦海中有記憶。再加上平時的死記能力,考場上寫出來是不成問題的。
除了翻古書,一些名詞後面其實還有一些故事(比如敦煌),也可以找找看,通過故事來輔助記憶名詞解釋,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這些可以通過百度來查找,但是記住一點,自媒體上的內容真真假假,名人軼事只能用來輔助記憶,千萬別跟別人吹,因為寫的人水平可能還不如此時備考的你高。
名詞解釋是理解多點,還是死記多點?這個問題,以本人的經驗看來,是兩者都有,誰多誰少的問題。一個名詞概念理解得好,不去死記,不用死記也能寫出來,不會忘,但可能不全;理解得不好,考場一緊張,死記想不起來,就只能敲腦袋:“我明明記了,怎麼忘了”!
一個名詞解釋的分值大約三四分,把一些基本情況寫上就差不多了。在一些高校改卷的時候,不一定嚴格對著參考答案來給分的,只要你說清楚了這個詞,我一看,明白了你說的是什麼,多於三個得分點,那就給分。因此,不需要太緊張。
偷偷告訴你們,其實還有的學校連參考答案都沒印,給多少分,老師心裡是有底的,底從哪裡來,就看你有沒有把話說清,說全。上面的格式,是參考,不一定全部都要寫(實際上也背不下來),因為名詞解釋字數也不能太多。
輔助記憶格式:是什麼?什麼時候的?哪裡來的?有什麼特征?有什麼作用?能幹什麼?有什麼意義?最後想想,還有啥能說的?
考試時間不多了,大家好好加油,名詞解釋可以從網上下載合集,打印出來,睡前飯後時拿出來看一看,背的時候圈出重點字詞,用字詞鏈成記憶!優先抽重點背!一張卷子就考那麼幾個,不可能全考偏的。偏的,你不會,別人也不會。
至於論文,可以先放一放,跟導師好好溝通一下,考研優先!
最後,大學很美,一定要接著上哦!
(前兩張圖片為自攝,其餘圖片來自百度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