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出海以及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人才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传统的T型人才向当下的π型人才转变。T型人才指的是通用专业型人才,而π型人才则是复合型人才,具备创新精神和跨界跨区域的能力。π型人才在原有T型人才的基础上,叠加一种或多种能力,形成复合型竞争力,从而能够跨专业、跨周期持续发展。
对于学校教师的发展,也要求我们从原先的通用和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这也是未来学生的培养方向。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进行跨学科学习。
那么,如何实现从T型人才到π型人才的转变呢?需要具备六种能力:
六种π能力的关系
第一种能力是创造价值,这是行动的指南针。
第二种能力是跨学科创新,这是竞争力的保障。
AI能力、IP能力和领导力是放大成果的杠杆技能。
AI能力,要求我们每天使用AI,像定投一样,慢慢与其共同成长。AI是效率杠杆,而IP则要求我们成为某个领域的第一名,为自己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AI应聚焦于我们的强项,它是个人溢价能力的放大器,而领导力则是劳动力的杠杆。在创造价值、跨领域创新、AI能力、IP能力和领导力这五个方面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持续守护好自己的心力。心力包括四个层面:首先是体力,其次是情绪,再往上是思维力,最顶层是生命力。因此,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和情绪,我们才能具备思考力,进而拥有生命的热情。
通过从T型人才到π型人才的六种能力,我们将能够穿越周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眼界。一方面,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内察自己的情绪,这是工作的逻辑起点和重要保障。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自己的智力投资,找准自己的强项和人生定位,同时善用AI,积极拥抱新事物。此外,我们还要关注创造力的发挥,跨学科领域的创新,并根据自己的强项建立兴趣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