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情特别沉闷的傍晚,来到书架旁,选中了杨绛的这本《走到人生边上》,2016年初爱上了阅读,时常有些后悔原来很多时光都浪费了,心里一直想找精神寄托,原来这么好的伙伴无时不刻就在自己身旁,只是自己未轻易发现,既然现在发现了,以后的日子就离不开她了。
2016年全年的阅读量是前几年的10倍,真可以这样说,除了小学看了大量的童话书,中学看过几本琼瑶的小说外,技校三年业余时光未读一本书,参加工作以来读物也是屈指可数,原来的时光自己唯一感到安慰的就是技校毕业工作后,利用业余的时间读夜校取得了本科文凭,工作也由一线进入技术部工作,目前正向工程师职称努力,回想起过去,想想自己原来就是一个爱学习的人,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学习平台这么多,自己更应该抓紧时间多阅读以弥补这块的缺失,让心灵更敞开。
2016年有“书”这位伙伴相伴起,工作与生活中书中道理会无时不刻来指引着我,自己固执的性格会变通,遇事也不那么钻牛角尖了,遇到烦恼或是难题会去书中找慰藉,有空时则是加紧读书,深感自己知识匮乏,以后则更离不开这位伙伴了。
看过杨绛的《我们仨》,喜欢她的文章,言语质朴如小溪流水般缓缓流进入心里。翻开《走到人生边》看了自序才知,这本书是杨绛90多岁写了两年半的时间完成的书目,90多岁身体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舒适度,想到杨老伏案而作,笔耕不辍这么年多么不易,深感敬佩。
很想知道一位90多岁已经饱经风霜的人生经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境,翻开书,书中一个个小故事,标题都很吸引人,我选择了第十二章《她的自述》开始阅读,故事写了她家的5代人,随着开头的:奶奶,你都没法儿想,我小时候多么穷、多么苦,让人细细思量那时候人们生活的窘境,故事主人公以第一人称叙述着自己的成长背景,到20多岁时为养活家人到北京做保姆,为了家人牺牲了个人幸福、爱情、亲情和实质上的婚姻,虽物质优越了,却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家庭中。读完后心里酸楚,对她的丈夫老李也谈不上恨,可能也有理解她的一面,她可以说是完全完全牺牲了自己,成全了老李,读完后有些感叹那个时代的不公,女性地位的低下,她小时候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她的生活,60年代决定到北京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她将在孤独中终老一生。
第七章《论语趣》,杨绛与钱钟书都认为孔子在他许多弟子里边最喜欢的是子路,子路最真率,对孔子最忠诚。孔子的夫人丌官夫人很能干,对丈夫很体贴,治家严谨。
今年买了杨绛先生的三本书,《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洗澡》,《我们仨》已经看完也写了读书分享:差点失之交臂的书目,目前正在看《走到人生边上》,还只看了两则故事,喜欢杨老平淡朴素的创作风格,文字亲切细腻。慢慢读更能深刻理解文章涵义,今天就写到这里。
最后附上杨老笔下最美也是我最喜欢的几句话,大家一起共勉:
1.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3.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4.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
5.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6.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7.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8.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