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从三个方面看透一个人
①视其所以:这个人平时是怎么办事的?他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否得当?
②观其所由:他做事情的动机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理想或者使命感在激励着他?
③察其所安:他的乐趣在哪儿?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是最舒适的?
孔子认为,这三个角度可能是看透一个人的最好方式了!
【R】【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时间:春秋时期
地点:未知
人物:孔子和弟子
起因:颜回偷吃
经过: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一次颜回负责为大家煮饭。有人看见他在做饭过程中边做边吃,这时就有人向孔子报告,颜回在偷吃。起初孔子是一口否定,绝对不可能的事。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谁都有可能偷吃,但是颜回绝不会那么做。随着报告人的增加,孔子的心里也犯嘀咕,他决定亲自去问问颜回。
结果:孔子问他是否偷吃,,他讲自己确实是在做饭的时候吃米。因为有的米掉在了地上,他拾起来吃了,就没有再吃煮好的米饭。
反思:古代圣人,有时也会因为耳旁的不同声音对判断产生怀疑,并且我们眼睛看到的一定是真相吗?在人际交往中,掌握正确识别一个人方法,有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朋友,也能在关键时候,邂逅生命中重要的人,从而让人生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如果遇到真正有助于成长的朋友,就不能以貌取人。要从使命、愿景、价值观,所以、所由与所安中观察。看一个人平时如何做事,如何对待身边的人,业余时间做什么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I】【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重听《论语》讲解,用经典指导行动。
行动:1.每日中午听3篇樊登讲论语。
2..做到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