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北桂忠节社马氏
肇庆马氏,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岭南马氏”,始祖为北宋末的马直北,河南开封人,随宋高宗南渡,后止居广东新会,其后裔主要分布珠三角和广西桂东南,马直北之曾孙马从龙迁居四会,后裔主要分布在四会市的大沙镇(马村/岗美/大沙园/向阳/山口)、黄田镇、新江镇(旧称黄岗的陈马吴村)、广宁全县、怀集的蓝钟镇、鼎湖区永安镇(旧屋马村/江溪村/高兰村)、端州区黄岗镇(泰宁社)、德庆县的莫村镇(云首村),肇庆岭南马氏目前人口已达两万;第二部分是“客家马氏”,其大始祖马发龙于唐末入闽,居福建宁化,传至南宋时马七郎的第九世孙马十三(仲四郎)任广东惠州府营千总,落籍广东,其后裔分支于梅州、兴宁、惠州、紫金、五华等地,明朝时有后裔由五华县迁到粤西,分布在罗定、云浮、高要西北部的小湘大湘、笋围、水南以及鼎湖区的坑口、水坑一带;第三部分是潮州马氏,其祖先马廷鸾是南宋右丞相,江西饶州乐平人,后代迁入潮州港美一带,其后裔于近代有小部分迁到肇庆,主要散居在端州城区;第四部分是怀集的中洲马氏,其来源于南京珠玑巷(注:不是南雄珠玑巷),其先马为乾明初从南京避难逃至怀集落籍;第五部分是就是鲜为人知的北桂忠节社马氏。
北桂忠节社马氏,其始祖马尚贵,原籍福建罗源县(福建罗源马氏,从来源上看也多属客家马氏)。马尚贵清康熙年间入粤,止居于城北忠节社(民国时称北桂乡十八社)。传至四世时马超明分居忠勇坊,即今端州忠勇路。忠勇坊马氏人丁兴盛,晚清民国时期出了一批军政名人,如马呈图为晚清贡生,其子孙中多人大学生或中专生,尤其在军届出了两名少将、一名中将和两名中校。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该支马氏后裔在解放后,分居台湾、广州、上海等地,只有马宗振等两三户仍居端州城内。分居外地的马氏兄弟,初期不敢回肇,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有迁居广州和上海等地的支裔回来寻亲,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原居忠勇路的兄弟联络未果。日前,马宗振先生夫妇思念宗亲心切,特邀作者帮忙查找和整理北桂忠节社马氏族史。出于对马氏兄弟的感情和对马氏研究的痴迷,作者认真地做了一番工作,终于查到有关忠节社马氏资料。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同时祈盼忠节坊马氏后人阅读此文后,立即相互联络和相互团聚。(联络电话:马志豪13602973441或马宗振0758-2277058)。
一、民国《高要县志》对忠节社马氏的记载
第148页记:忠节社马氏:始祖马尚贵,福建罗源县人,清康熙年间随总督吴兴祚来粤,官潮州城守营都司,以总督署设肇庆(注:时为1682年),因家于城北忠节社,传至四世超雄超智迁于广州,镇邦迁于阳春,超明生子琼,分居忠勇坊(今俱属北桂乡),迄今凡十世,有丁二十余人,忠节社本族子姓甚微,惟忠勇坊一支独盛,六世孙呈图以光绪丁酉(1897年)选拔贡生。本志表中十八社马氏诸人,呈图之子若孙也。
第805-807页列表记:
马炳枢,前志呈图子。民国三年(1914)广东陆军测量学校地形科暨民国八年广东公立法政学校政治科毕业生。
马炳墉,炳枢弟。民国二年(1913)两广师范学堂数学科毕业生。第四路军总司令部军垦经理处中校视察员。
马炳洪,炳墉弟。民国二年(1913)广东陆军速成学校骑兵科毕业生。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部暨第四路军总司令部军需处长,广东绥靖主任公署军品整理委员会中将主任委员。
马炳猷,炳洪弟。民国八年(1919)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毕业生。民国二十八年(1939)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军械处上校科长,少将参议,民国三十三年(1944)广阳警备司令少将参谋长。
马毅,炳枢子。民国十八年(1929)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毕业生。民国二十七年(1938)第四路军第九四三团(注:应为九二一)上校团长,第二十游击区少将司令官。
马炳伟,民国十八年(1929)广东高等警监学校又广东军事政治学校军官队毕业生。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部少校副官,民国三十一年(1942)肇清师管区第二补充团中校团附。
马炳杰,炳伟弟。民国三十年(1941)国立中山大学工科毕业生工学士,又中央军需学校毕业。
马宗楠(应为宗枏),毅弟。民国三十二年(1943)国立中山大学农科毕业。
马宗铎,炳洪子。民国三十三年(1944)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毕业生,工学士。
二、肇庆市、高要县等文史资料中的记载
第一篇:《高要历朝修志概述》(原载于《高要修志通讯》1989第1期)
《宣统高要县志》是民国期间修纂而成的,它距重修道光县志之后又九十多年了。民国四年(1915年)县人提议重修县志,但议而未决。民国八年,吴幼舫、罗次唐主理阖邑总局事务。同年三月,经众人讨沦决定,实行重修县志,开设志局工作,并推荐吴幼舫、罗次唐、孔剑坡、孔叶箎、胡友箎为董理,陈德彬(涤吾)、梁粹珊(赞燊)、吴功补、梁玉如、谢星岛(炳奎)、马西钧(呈图)为分纂,聘请陈伯、陶子励(均是东莞人)为总纂,规划已经制订,筹备工作一切就绪。后有何某人出面阻挠此事,县人亦有附和,于是各董理、分纂人员辞职,志局停办。此后志局时设时停,十多年来,又因地方多事,人事变迁,拖了很久时间,而志书始终未能成书出版。民国二十四年,县长马炳乾(广东台山县人)邀请县中教育界绅士,审查决定此事,并督促陈涤吾、梁啸云、梁粹珊、吴功补、孔剑坡等人负责编纂工作,于是一面整理旧稿,一面纂辑新稿,两者同时进行,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于民国二十七年四月成书出版。由于此书上承道光县志,下限到宣统三年止,故取名为《宣统高要县志》……
第二篇:《花冢铭碑刻及轶事》(原载《高要文史》第12辑)
1918年的夏天,吴远基、陈德彬(曾任肇中校长陈家骥之父)、孔燊浦(曾任肇师校长孔宪瑗之父)、马呈图等人,泛舟到羚羊峡口登龙华寺,访葬花冢,已失所在,……在无意中发现禅榻之下有一碑石,拿起一看,原来是花冢铭碑记。意外所得,大家狂喜,便当即将碑石搬上船,运回后将碑刻镶嵌在阅江楼西侧的仓沮圣庙之东壁。……花冢铭碑现由肇庆市博物馆珍存,并于当年春节起在梅庵陈列,给游人参观欣赏。
第三篇:《七星岩景区发现朱梁二先生祠》(原载肇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简报(第12期)):
近日,星湖文物管理所普查小组发现一处近现代重要建筑——朱梁二先生祠。朱梁二先生祠位于端州区七星岩景区玉屏岩南麓,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高要马呈图、德庆梁廷赓等人为了缅怀其师朱一新、梁鼎芬之教泽,集资而建。……朱一新清光绪丙子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梁鼎芬光绪庚辰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湖北按察使,辛亥革命后被授陵工大臣,曾任末代皇帝博仪之师。两人都曾受两广总督张之洞之邀,先后主讲肇庆的端溪书院和广州的广雅书院,以传授经训、性理、史事、词章等国学理论知识为主。……朱梁二先生祠的发现,对研究朱一新、梁鼎芬在广东开展教育及政治活动等提供重要实证,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此几篇文章说明马呈图是文史研究工作人员,是《宣统高要县志》的分纂。作者又查《宣统高要县志》知马呈图与马西钧实为同一人,负责地理篇分纂。
第四篇:《记余汉谋二三事》(原载《高要文史》第2辑)
……抗战时期,敌机轰炸韶关曲江。一次,当空袭警报播放时,余汉谋在帽子峰下的战区长官司令部办公,随即偕同办公厅主任曾广仁,顾问张渌川,侍从副官马炳伟等,进入防空洞内。不久便有敌机十余架,飞临市区,疯狂投弹。有一弹正落在帽子峰防空洞附近,隆然一声,碎片四射,防空洞也受着强烈的震撼。余汉谋在防空洞内,镇定严肃。他身旁有一上校副官刘某,因受惊过度,面如土色,当场遗粪狼藉,洋相百出。不久敌机去后,警报解除。余汉谋从容对刘副官说:“古人云,勇者不惧。如果愈是怕死,死神愈是向你开玩笑的。” ……
此文说明马炳伟抗战时期曾任余汉谋的侍从副官,也是从军的。
第五篇:《民国时期的高要将军》(原载《高要文史》第12辑)
根据民国《高要县志》和《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记载,民国时期高要县有将军28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6人,少将21人。现列表介绍(节选)如下:
姓 名 籍 贯 学 历
中将 马炳洪 北桂乡十八社 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
少将 马 毅 北桂乡十八社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少将 马炳猷 北桂乡十八社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
附注:北桂乡(注:包括城北和八桂)……
三、来自互联网上的马氏族人资料
1、马呈图的网上资料
(1)宣统《高要县志》二十六卷清马呈图等纂修 民国二十七年重刊本。
(2)民国廿三年(1934年)《罗定志》定稿。该志在民国六年(1917)由马呈图首纂,后经陈子锴续纂,再由陈树勋总纂,历时17年完成。
2、马炳洪的网上资料
(参见雅昌拍卖收藏网《何彤与民国军政要人往来信札》42通附实寄封中的说明):
马炳洪(1883-1958),广东高要人。广东黄埔陆军速成学堂第二期及广东陆军军需学校毕业。历任第十七师军需主任,第八路军第二师军需处长、兵站副监。1930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需署军需监。1936年任广东军管区司令部军需长,1937年9月授陆军少将。1939年任军事参议院参议至1945年8月,1945年9月授陆军中将。1946年7月退役,当选国大代表及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委员。1949年到台湾,续任“国大代表”。
3、马毅的资料(综合几份网料整理而成)
查黄埔军校网中“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第一大队第五期同学通讯录”:马毅,又叫马君毅,广东肇庆人,21岁,通讯地址肇庆城大东路福来纸庄。(黄埔军校第五期于1926年11月开学,所分科目有步兵科、骑兵科、工兵科、炮兵科、经理科、政治科共5个科。1927 年7月20日转至南京学习,8月15日毕业,计2418人。原民国《高要县志》说马毅1929年毕业,有误,应为1927年毕业,时22岁,说明马毅是1905年出生。)1933年,随国军第三军军长李扬敬驻防河源,时任营长,曾参与狗头嶂追剿红军朱炎部队的战斗;1936年,余汉谋整编广东军队,巫剑雄任154师师长,驻军阳春,下辖二旅四个步兵团:460旅,旅长梁世骥,辖920团团长王茀文,921团团长马毅;民国廿六年(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江会防军先后撤走,第四路军总部派马毅率团驻守江门,并代替廖公尧兼任新会防军联合办事处主任。1937年10月,马毅随巫剑雄的154师赶往淞沪战场,参加128淞沪大会战,10月底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很惨烈,154师全师几乎覆灭,但马毅幸无战死。1938年,马毅参加了惠广之役,后升任第二十抗日游击区少将司令。
四、街坊口述关于忠节社马氏族人资料
据忠勇坊街坊及马氏后人回忆:
1、马呈图的几个儿子中的排序是炳枢、炳墉、炳洪、炳伟、炳南、炳猷、炳杰;
2、马炳墉,号仲坚,据说很富有,1946年逝世时,葬礼丧宴摆了三天,又据说解放后曾有银行到忠勇坊找马仲坚落实多笔存款问题,但找不到后人,至今不知下落如何。他共生九女一子,但唯一儿子九岁少殤,其他女儿中目前只知有马凤兰尚在世,据说居住在广州(详细地址:广州市万福路清水楼二楼,即越秀派出所楼上)。
3、马炳枢,解放前开福来纸庄,生宗华、宗枏、宗基和宗?和凤仪, 其中马宗华即马毅,1938年因患白喉急病,英年早逝,据说当时口吐白沫而死,其妻后改嫁人,同时带走的儿子估计也改姓了,马毅的曾孙现还在肇庆二中念书;宗枏194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科,后未详;宗基居顺德,后未详;宗?迁居高要水南镇,待查;凤仪未详。
4、马炳洪有三子一女,大女凤乔居广州,长子宗泽不详,二子宗铎1940年毕业于培正中学,194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工系(笔者在网上也搜索到,马宗铎的确是培正中学学生,还有其当年参加学校的文艺社团的合照),三子宗汉1938年殁于日寇对广州海珠桥的轰炸中。
五、忠节社马氏祖墓及碑文分析
最近,在端州区马头岗(又叫江边岗,在夏三村附近)发现了忠节社马氏祖墓(见图)。其中碑文从右至左如下:
清酏赠武德骑尉二世祖讳志贤马府君墓
清诰赠昭武都尉三世祖讳为龙号竹溪马府君之墓
玄孙:呈图 新久
来孙:炳洪 炳枢 炳墉 炳琦 炳伟 炳南 炳猷 炳霖 炳杰
晜孙:宗泽 宗华 宗铎 宗辉 宗枏 宗鋆 宗尧 宗烈 宗熙 宗廉
中华民国十八年己巳九月九吉日
碑文解析:
1、孙辈称谓
孙、曾孙或重孙、玄孙、来孙、晜孙分别指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代孙,还有仍孙、云孙、耳孙又分别指第八、第九、第十代孙。马呈图和马新久是马志贤的五世孙,故称玄孙。炳字辈和宗字辈孙分别为来孙和晜孙。
2、武德骑尉和昭武都尉
武德骑尉和昭武都尉都是清代的武散官名(散官是指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以示尊崇)。其中武德骑尉为正五品,昭武都尉为正四品。
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宗振、宗基等是时尚未出世,故碑上无名。
3、诰赠和酏赠
明清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之殁者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叫诰赠;也可以把自己的官阶封号呈请皇帝批准转移给父母或前代,如果转移给生者叫酏封,转移给逝者叫酏赠。
在此特别一提,宣统《高要县志》中还有记载,马超亮,雷州营守备(注:属五品武官);马燮堂,因弟(按:有误应为子)超亮酏赠昭武都尉。查遍宣统《高要县志》,当时高要县能获“酏赠昭武都尉”封赠的马氏人物中,只有马燮堂一人,由此推测马超亮应为忠节社马氏四世祖,是超雄超智超明的兄弟,很可能就是迁阳春的马镇邦,镇邦是其字;马燮堂应是三世祖,为龙是其名,竹溪是其号,燮堂其字。(马呈图身为编纂,按理应能发现此点,可能原因之一是本部分不为其经手,之二或许是本人真的未知其情)
忠勇坊马氏发现此先祖墓地,真万幸矣!建议其后人今后要好好珍惜与保护之。
六、北桂忠节社马氏世系图
综合上述宣统及民国《高要县志》、肇庆市及高要县的文史资料、互联网上的信息以及马氏族人和街坊的口述,现对北桂忠节社马氏一门总结如下:
肇庆北桂忠节社马氏,民国前在高要县内是家喻户晓的豪门望族。其一至四世皆为清朝英勇善战的武将,故忠勇坊可能因此而得名(注:《人文端州》一书中称忠勇路是抗战时命名的讲法值得商榷);五、六世出文人,到民国时期七、八世又出了一位中将、两位少将和两位中校。
六世祖马呈图,早年曾在端溪书院读书,是晚清名家梁鼎芬的学生,光绪廿三年(1897年)拔贡生,文学功底深厚,民国初期在高要县修志局工作十多年(注:与笔者夫人之外曾祖父谢炳奎即谢星岛是同事),曾任宣统《高要县志》和《罗定志》的编纂。马呈图生七子,但女不详:
长子炳枢是纸业商人,生四子一女;次子炳墉号仲坚,也是位富商,据说生一子九女,但目前只知有女儿凤兰;三子炳洪(1883-1958),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和广东陆军军需学校毕业生(注:与笔者同村长辈马毓藩为同学),历任军需主任、军需处长、军需署军需监、军管区司令部军需长,授陆军少将、陆军中将军衔,1949年赴台后续任“国大代表”,生一女三子:凤乔、宗泽、宗铎、宗汉; 四子炳伟, 1929年广东高等警监学校又广东军事政治学校军官队毕业生,历任少校副官、中校团附。抗战时是余汉谋的侍从副官;其后不详。五子炳南,其后不详;六子炳猷, 1919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毕业生。历任军械处上校科长、少将参议、少将参谋长。生一子宗尧(宗耀)。七子炳杰,1941年中山大学工科毕业生,其后不详;第八世宗华(1905-1938年),字君毅,号马毅,乃炳枢长子,是为马家长子嫡孙,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生,抗战时参加了多次抗日战役,英勇善战,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154师921团长、第二十抗日游击区少将司令, 1938年突患白喉急病,英年早逝。
马新久又名马垣,是马呈图之弟,生炳琦、炳霖二子。新久长子炳琦生二子二女:宗辉、宗振、凤容、凤莲。宗辉生志权、志强,宗振生志文、志豪。新久次子炳霖无后。马氏目前已传至第十代,第八代男系宗字派,女系“凤”字派;第九代男系“志”字派,第十代“明”字派。目前,第八代只知居肇庆之宗振、凤容、凤莲、居高要之宗?、居顺德之宗基、居广州的凤仪凤兰凤乔尚健在,其余不详。炳伟、炳南、炳杰子女情况不详,宗鋆、宗烈、宗熙、宗廉亦未知是谁所生。
民国《高要县志》中对忠节社马氏家族世系的描述所缺了二三世祖,因有此碑文上刚好补上。为此,本人为之编出《肇庆北桂忠节社马氏世系图》。
作者:马佐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6441c0101gtx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