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周
分享:黄胜
分享这本书让我发现自己竟然有书店情结,喜欢逛书店,而且以前自己没意识到这个情结。准备这个分享时,头脑中出现了小时候一些画面:我们那个山区的小县城,出门就可以看到的连绵起伏的武夷山脉,我家门口的那个小学,小学对面的那个新华书店。那个时候还没有网络,当然也没有网上书店,我们县城也就只有一个书店-新华书店,小时的我喜欢没事就到书店去逛逛,翻书但不一定买书。
工作以后,没想竟然还保留了这个习惯,97年到昆山工作时住在陆家镇,觉得住陆家镇还真不错,因为靠近上海,经常周末坐车到上海,去福州路的上海书城去逛,偶尔也会买些书回去看。但总体来说,逛书店的热情比买书的热情高,买书的热情比读书的热情高。结果就是家里经常会有买回来的书,竟然一直都没翻过。后来我老婆看不惯我了,就数落我:买了书又不看,浪费钱。这在我们家变成了我的污点,成了老婆和我吵架的契机。因为当时虽然不是很穷,但的确也还没那么富裕。
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那是时看到了一套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管理全集”,共五大本,当时在中国,松下电器代表的是高质量。虽然一点都不了解松下幸之助,但很崇拜他,那书非常的厚,不便宜,还是买下来了。很不幸的,回家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撂在书架上,占了好大一块空间,又变成了我的一个显眼的大把柄。最后这几本书的命运比较悲催,我们从昆山搬家到苏州的时候,被我当做废纸给处理掉了。最近回顾起来觉得挺后悔的,不是后悔扔了那一套书,而是因为后来看到稻盛和夫的书,一看就喜欢上了,而且看得津津有味,还做了多次读书分享,稻盛和夫成了我真正的偶像。很后悔自己当初没买到稻盛和夫的书,有时候会想,如果我早点看到稻盛和夫的书的话,我的人生方向可能会有改变,会变得更好,更有财富,会更自由。因为看了稻盛和夫的书后才觉得他才是日本真正的经营之神,教会了很多人经营管理,带了很多弟子,他有点类似中国的孔子。松下幸之助虽然经营也不错,但他不会带学生,写的书更不用说,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没办法和稻盛和夫相提并论。现在想想,当个好的作者很重要,当时或许不是我不够努力,而是那书还不够让我去努力,好的作者是能够透过文字牵着读者的手一起走完那一程的。
搬家到苏州后,住在金鸡湖东面的东湖大郡,离家7公里左右有个独墅湖图书馆,周末的时候只要有空,我就喜欢去独墅湖图书馆看书和借书。2009年初我离开劳士领加入到德凯胜时,公司刚刚成立,车间员工还不到十个人,我做了一件让老婆更生气的事情:自己掏腰包交押金,给车间每个员工办了独墅湖图书馆的借阅证,鼓励他们多逛图书馆,多读书……,太败家了!
那些年我花了很多时间,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笔记,每次看到好的句子和片段,都把它给抄下来了。做的笔记看起来很整齐,记的都是金句或者感觉很好并对自己有帮助的片段。问题是,过些时间再看自己的笔记的时候,竟然发现自己经常完全不记得当时还看过这些内容,感觉很陌生。这让我感到很苦恼也很焦虑,怀疑是自己的记忆力太差,看过的书,做过的笔记,怎么能忘记得一干二净了呢?焦虑之下就开始了新的努力,去学习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学习过谐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宫殿记忆法,图像记忆法等等。
与此同时,因为工作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直在努力通过各种优化来降低机器的周期时间(cycletime)。我把这种模式迁移到了我的读书中,去提高自己阅读的效率,降低读书的cycletime。我尝试着练习快速阅读法,也就是那种眼睛只要扫一眼一页书,你就能像照相机一样,把内容都拍进了你的脑袋而且都记住了的方法。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或学过或学会这种方法?至少我发现自己不是那块料,没有学会这么神奇的方法。后来就退而求其次,改为希望一目十行,也就是看书的时候,你的眼睛是S型或V型还有Z 型进行扫描的那种。
以上的种种努力,非常惭愧的告诉大家:我都失败了。
好消息是,并不是我读书上做过的所有的尝试都失败了,也有成功的例子,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到的RIA拆书法,或者说便签法,这个方法让我获益匪浅,而且我这些年读书一直在用。现在读书,看到好的知识点,我会将新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把新学到的知识点和自己的经历,和未来的目标,和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读完书后,能记得住更多的要点了,而且不容易一遗忘。讲课的水平也在提升中,因为在讲课中会更多的结合自己的故事。
“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整合了许多以往的研究成果,包括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记忆的原理等等。它的创新点之一就是把自己读书和培训的效果差别---X给识别出来了。比如说你自己看书,成本60块,效果一般,而你参加同样主题的培训,成本600块,效果非常好,关键是你还觉得很值。为什么呢?因为培训中,你会参与小组讨论,与老师互动,发表你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说出你的故事,最后老师还会问你:培训后你的行动计划是什么呢?把计划写下来等等。作者把通过培训相对于自己读书的增值点X给找出来了,那就是反思经验,规划应用和现场演练。这还不算什么,厉害的是他竟然还发明了拆书法来替代培训所达到的这些效果,整出来个拆书帮,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达到通过看一本书就获得参加一次培训相同的效果,这点就让他变得与众不同了。当然这和赵周老师在阿里巴巴当培训师的经历有关,不过自古以来培训师千千万万,但能够创新性的找出自己读书和参加培训之间的差别、培训的增值点的,这个世界就是只有赵周一个人。
为什么RIA拆书法或者说便签法有用呢?就拿RIA中的I来说,I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作者的原文来复述作者的意思。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我们学新的东西,必须要在现有的认知系统的基础上去扩张,我们没办法学一个我们认知系统里面完全没有的东西,我们需要把新的东西转换为我们现有系统能够理解,能够关联的东西,建立起钩子,这样才能把新的知识整合进入我们的原有框架,从而扩充我们的知识体系。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原文表达出来,就是我们把新的知识和我们现有的认知框架结合起来的最佳方法。
学会了RIA拆书法读书后,发现看过的书不再会到后面回忆的时候只留下一片空白了。回过去看看那些年摘录的那些整齐的笔记,心里真是悲愤交加,悲的是自己竟然在上面幸幸苦苦的花费那么多的心血,愤的是收获竟然只是一堆垃圾而已。学完拆书法后,我把之前的读书笔记都扔了,有同事对我说:“Unbelievable,太可惜了”,说心里话,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感觉到为这个行为而后悔。
最近几年,我习惯了用印象笔记做读书笔记,基本上是通过回忆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把要点写下来,笔记的最后一栏设计为行动计划栏,会在里面写下自己读完这本书后准备在采取哪些行动,什么时候做,来帮助自己知行结合。这本书对我的另外一个帮助就是我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一些提升,写作中会结合自己的过往经验而写,经常也会为文中分享的过去的经验而感动到自己。现在正在继续练习和精进中,希望能写出一些感动到自己的同时也能感动到大家的文章出来。
时势造英雄,有时候环境也会给人们留下烙印,我的喜欢逛书店的情结,是童年给我留下的一个烙印,或者说埋下的一颗种子。其实这次线上读书分享,也是创造了一种环境。参加这次活动的你,不一定买了这本书,买了这本书的你,不一定看完了这本书。但是我认为,这种氛围或许会在你的心里面埋下了一颗种子,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你会像我一样,惊喜的发现它竟然开始发芽成长了。
感谢Maggie的邀请,感谢这次读书会,让我再次亲临了童年时代,感动到了当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