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一回家,我儿子一看到我就从桌上拿起一张卡片冲我说:“妈妈,你看!”
“哟,学校又做新作品啦?”虽然没有看清是什么,但是大概能猜到是从幼儿园带回来的手工作品。
“嗯,我做的。”航航大声自豪地说。
“噢,做得真好,这是个什么呀?”我凑过去仔细察看也没看懂。
儿子手工作品
他指着上面的白色小碎片说,“要这样贴、贴,不能贴到外面去。”
“哦,”我表示明白了,然后开始猜测:“这是个球吗?”
“不是。”他很坚定地否定了。
但是这是啥呢,他也说不清楚。
我坐下来准备吃饭,顺手把他的作品放在边上摆好时,忽然福至心灵:“你这是不是做的一碗米饭呀?”
“是!”儿子开心地回答。
航航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好,上幼儿园一个多月了,期间也带过几次手工作品,都是默默拿着回来给我们看。这一次虽然也没有说清楚做的是什么,但是能够响亮而自豪地说出是我做的,就是一种进步了。
有人说养育孩子就像是牵着蜗牛去散步,要慢下来,去观察他的细微变化,才能感受到他成长路上的进步,收获点滴的美好和喜悦,但这些美好和喜悦太微小,容易被生活的琐碎所覆盖,为免转瞬即忘,特此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