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然而,在学生记叙类的作文中却经常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究其原因,学生抓不住人物的个性特点。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源于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不会运用人物描写,就不能把人物写活,便不会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文章的关注度自然大打折扣。
那么,怎样才能运用好人物描写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明确作品所要体现的人物个性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文章中人物形象塑造得好,主要体现在个性鲜明上——也就是说,读者读过你的文章后,能真实地感受到这个人是好是坏,是活泼还是内向,是自私还是无私,是胆怯还是勇敢……动笔前,我们要做的一项关键工作就是思考人物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从而确定文章中他的个性,准确把握他独有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又表现在人物的言行举止上,因此,为突出人物个性,我们应抓住人物典型的“言行”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例如,莫泊桑笔下的菲利普夫妇就极具个性特点:爱慕虚荣、冷酷无情、六亲不认、金钱至上。为表现这些特点,莫泊桑抓住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有钱和无钱的态度变化,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为读者塑造出了丰满的艺术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永久记忆。
第二,巧用人物描写,还原人物本色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间接描写和直接描写。
人的性格特点通过其言谈举止得以展现,所以写作时自然要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让人物形象再现在读者面前,而不是用概括的语言代替人物的形象语言。也不是外貌上的“千人一面”,而是要写出人物外貌上不同于别人的个性特征,让人过目不忘。例如,鲁迅笔下孔乙己的外貌特点就别具特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这段文字综合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了孔乙己的懒惰、贫困、迂腐,而又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特点。这一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孔乙己也因此成了封建科举时代读书人的代名词。
写作时还要突出重点,精雕细琢。抓住人物富有个性的某个动作,或某种神态、语言、心理、外貌等,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入微地进行刻画,形象逼真地再现人物形象,突出人物个性。写人物的行动,既要仔细观察动作的全过程,又要观察整个动作是分几个环节进行的,分辨动作变化,这样才能将一连串的动作写好。同时,还要用确切的词语,特别是动词来描写人物的动作,以加强文章的表现力。例如,鲁迅先生就运用“排”这一动作描写,写出了孔乙己在众人面前摆阔气的心理,文章最后则运用了“摸”这一动作写出了他的困窘。
再如,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段文字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买橘子的艰难过程。也正是这一细节流淌出浓浓的父爱,引起读者共鸣。
第三,要有精彩的故事情节
人物的个性特点是在矛盾冲突中体现出来的,所以典型的性格要依托精彩的故事情节。因此,叙事的重点要集中在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段落上。
人物描写能够体现人物特点,能够揭示人物的心理,能够勾画出人物的魂灵。因此,要想在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就要依托精彩的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