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怕死,所以尽量避讳这个字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逝。但人固有一死。
司马迁谈论生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孟子谈论生死,所恶有甚于死,固患有所不辟;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这些人眼里,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意义地活,其实谈论生死,也就是在探讨生命的价值。保尔柯察金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这样他就可以说,我的一生都奉献给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了。
儒家不谈生死,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而生死却是道家永恒的话题,庄子在妻子死后,则方箕踞鼓盆而歌,他认为生死不过生命的不同形态,更甚者,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受老庄生死观影响颇深的,还有贾宝玉。在以“文死谏,武死战”为荣的时代,宝玉对自己的死亡进行了一番设计,“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为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我此时若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用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而把我的尸首漂起来,流到那鸦雀不到的地方,化为一股青烟,随风散了,不要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宝玉对死的描绘近乎诗意。
在西藏地区,藏族人对生死也有着同样的淡然,《冈仁波齐》这部纪实电影再现了精神与信仰之下,物质如草芥的生命状态,他们对生死并不看重,死亡可能就是下一秒的事,正如庄子所言,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