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16)

自上小学三年级起,我就跑乡里去读书,村里只供到二年级,小宝和飞子都比我小一届,小红比我大两届,我读初一的时候,小红读初三,是八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届。

小红总很潮,拿着MP3放着歌给我和小宝路上听,讲一堆我们听不太懂的爱情故事,尤其《梁祝》,我只记得母亲常说这剧演的不真,同床共枕这么多年哪能看不出是个女儿身。沿路我们钻进树林里摘了不少桑葚出来,熟透的甜度十足,又富含果汁,紫红的汁液弄得我们手上嘴上全是,亏得马路和田地之间都有一条水泥抹了的水渠,本是方便灌溉用,我们上学口渴了,洗胡萝卜,洗手都用这里面的水。我们几个晃晃荡荡,让本来二十多分钟的路程足足翻了一倍,走到学校前面的一个村子时,“叮铃铃~叮铃铃~”是学校预备铃的声音,再过十分钟就要正式上课了,按照以往大马路的路线肯定是赶不过去了,我们仨默契地抄小路去学校,也即穿过眼前的这个村子,唯一是这村子里的狗很多,还跟我们不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对于“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我打小就深有体会,秋收结束,收来的粮食除了贱卖给“中间商”,让他们再次倒卖,还能租村里...
    默菡阅读 1,885评论 1 2
  • 要是我不把飞子掉沟里,后来也不抄小路去学校,那天和小宝、小红不逗那只土狗,我可能不会那么早的确定自己的身世,不会迫...
    默菡阅读 1,274评论 0 2
  • 有文化的父母会有更多心思和精力去想,怎样去教育小孩,怎样给他们更多的爱,而多数乡村的农民父母,却更多心思在怎样养家...
    默菡阅读 1,547评论 0 1
  • 人这辈子,总有很多次决绝,然而但凡太绝对的事情往往最终落了空,艺术总是把善与恶、美与丑演绎到极致,如果产生了交融,...
    默菡阅读 2,325评论 0 2
  • 小红比我长两岁,是我童年时期最好的伙伴,她是村子里的“第二不好惹”,第一的名头在我这里,在村里人的眼里,她一家人都...
    默菡阅读 1,924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