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印章漫谈

周总跟我说了很长时间,要给我刻个名章,昨天告知已经完成,取回了在青田石上篆刻的印章,太讲究了,非常感激!

后来,问了一下周总,您这是什么体啊。周总简单跟我说了,篆书呢,大概分大篆、小篆,细分起来,大篆里面也有甲骨,有金文,有钟鼎文,有很多啊,不同的分支,从广义角度来讲,大篆和小篆就两种,然后从篆刻角度来讲呢,需要做印化,什么叫印化呢,就是每一种字体,它都不会是统一的一个尺寸,所以需要给它放到一个印面里面,要做一些变化,拉伸啊,左右倾斜呀,等等等等啊,做一些变化,我们管这个叫印化,然后才能形成一个作品。


早上特地查阅了一些资料,进一步了解一下。

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起来制作印章的艺术,与书法一样,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夏商,兴盛于秦汉,衰败于唐宋,复兴于明清。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各篆刻流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大形势。

起源·夏商

印章起源于中国古代制造陶器上压印图案或符号的“戳子”。陶器的出现,成为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先民大量使用陶器,并在陶器上刻画、制作图案。其中用于陶器上复制压抑纹样和字符的陶印模,与印章的初始形态有一定的相似性,并被认为是古玺的起源。可以说,陶瓷印艺术古已有之,浙江钱山漾遗址、杭州老和山新石器时代末期遗址都曾出土有陶印模。其中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十”字契刻原始文字陶模,被认为是古代玺印滥觞期的代表作。

在艺术篆刻中,亦可分为公印和私印两大类别。公印使用艺术篆刻较少,但在一些文化、艺术社团机构、单位中,多以名家篆刻为训示识,也有一些企业以篆刻形式为其商标、韦孔态等。

艺术篆刻中,私印篆刻的较多,可分为六类:(1)姓名印,(2)斋馆印,(3)记时记事印,(4)考定鉴藏印,(5)闲文印,(6)肖形图画印。

姓名印,包括姓氏印、名印、姓名印、表字印(旧称表德印)、别号印等,也包括表明本人籍贯、出生地或居住地的印章。姓名印的使用范围很是宽泛,作为篆刻艺术而言,姓名印主要用干书画作品上。

秦汉流传下来的印章,主要是姓名印,有朱文印、白文印、朱白相间印、饰灵印,也有鸟虫篆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大可借鉴仿效。一般来说,两字姓名印,姓名后加刻“之玺”、“之印”、“印信”、“信印”“印章”、“私印”等。三字姓名印,姓名后加刻“印”、“章”、“记”等。

别号印内容庞杂,其中大多带有诸

如“史”、“翁”“樵”、“仙”、“士”、“郎”、“生”“徒”、“农”、“布衣”、“山人”等。还有姓名后加“学篆”、“所作”、“长寿”、“所为”、“写意”等这种形式的印,用于书画作品中,也属于姓名印的范畴。

斋馆印,也漪屯斋号印。现知传世最早的斋馆印是唐代垂相李泌的“端居室”玉印。为自己的住所、书房、斋馆起名,后来在文人墨客间极为盛行,并请篆刻高手镌刻,别玄之于书画、图书等之上,以示风雅。

其名称一般为斋、堂、馆、楼、庐、轩、籍、室、阁、亭、庵、巢、园、榭、苑、林、虎、廊、舫、窝、精舍、小筑、书屋、山房等。斋馆印亦可替代姓名印用干书画作品上,如吴昌硕的“击庐”、齐白石的“寄萍堂”等印常常铃于画幅。另外,斋馆印也可以作为引首章、腰章、押角章用干书画作品。

记时记事印,记时印与时间、时序、年龄有关。简单者如干支印“丙子”、“丁9口”、“乙酉上吉”等,还有公历纪年印,如“九十年代”、“一九六二”等。

记事印内容比较宽泛,通过印文来叙述印主某件事情或者经历,如黄牧甫的“有唐率更令后”、吴昌硕的“甲申十月园丁再生”、齐白石的“鲁班门下”等;记事和记时往往联袂入印,以篆刻的形式i己主印主的片段生活经历,涉猎内容面很是广泛,如黄牧甫“光绪二十一年进士”、赵之谦“沈树铺同护部己元后所得”、王福庵“余生四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以白”、来楚生“张用博年四十后字尚犀”等印。

考定鉴藏印,考定鉴藏印是篆刻由实用转入艺用的枢纽所在。印章用于持信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鉴赏、考定、收藏书画、碑帖、经籍、图书、拓本等用印,则是持信又厄念在艺术领域的进一步延伸。初时多以姓名印标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支篆刻类别。

考定鉴藏印的称呼,有审定、鉴赏和收藏的区分。审定类,可称为审定、鉴定、考订、校订等;鉴赏类,可称鉴赏、珍赏、清赏、心赏、赏玩、经眼、过眼、眼福、曾读、曾归、曾阅、读过等;收藏类,可和川文藏、考藏、所藏、珍藏、鉴藏、家藏、藏画、秘玩、珍玩、珍秘、秘岌、永保、呵护等。

考定鉴藏印皆施千藏品,为了避免对藏品的破坏和韵向,一般印面较小,且印风工稳平正者居多。

闲文印闲文印,是从古代吉语印中发展而来,是篆刻类另lJ中具有最多艺术特质的一类印章,以纯艺术为目的,文字内容主要有诗词、成语、格言、画论等。

这类印章没有“持信”的功用,因而,篆刻的艺术性创作才有了真正的涵义,也使得篆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了基础和保证。自明清文人墨客盛用闲文印以来,今天更是大量地运用到书画作品上,往往作为起首印、押角印、腰印等形式使用,成为书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有杠以团成部分。这些闲文印不仅点缀了画面的章法,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境界,这就是所谓的“闲印不闲”。

肖形图画印肖形印,又称生肖印、图形印、图像印等。一类为纯粹图形不含文字,另一类是图形和文字结合的表现形式,加刻姓氏或姓名,图文并茂,应用性强,如汉代的四灵印等。

一般来说,肖形印以表现人物、动物、植物等物象为主,颇具装饰性,是篆刻艺术中的一个支流。春秋战国时期的肖形印朴拙洗练。汉翻明寸期肖形印非常盛行,与当时的画像石风格相类似。肖形印的最高境界是古朴自然,对形象高度的概括,要有一种意象效果,与文字印一样,讲究章法布局、刀法,兼有绘画雕刻之美,倘若一味求真取实,则与小型版画没有区另lj了,自然也就失去属于篆刻艺术的肖形印的意义。

现代篆刻家中,擅长肖形印者不乏其人,以萧山来楚生先生为最。他刻的佛像印,或立或坐,各具姿态,生动传神,简洁概括。其他如人物、动物肖形印,多取法于汉画像砖及秦汉烂铜印风,追求质朴自然之美,气韵高古,有古物拓片效果,虚实相映,栩栩如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03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12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25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74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4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1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8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3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0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50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5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8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0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0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4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5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