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作者,关于本书
本书的作者王达峰是老光私享和进化课堂的创始人,也是职业培训师、企业顾问、高校客座教授。他曾出版了《管理重启与突破》一书。
随着微信、抖音的兴起与普及,我们进入了一个即兴时代,即兴表达的能力也越发重要。即兴表达不仅能帮助我们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还能帮我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还能在关键时刻化解危机。
在本书中,作者总结了他十多年来在即兴表达方面的经验。他从即兴表达的基本素质、思维及结构等方面来剖析即兴表达的本质,并介绍了“刻意练习”这一方法来帮助我们提升即兴表达的能力。
希望在阅读完这篇拆书稿后,当我们遇到那个需要即兴表达的时刻,都能抓住机遇,呈现出最自信、最精彩的自己!
1
即兴表达的基本素质
那么,怎样才能提升我们的即兴表达能力呢?
提升即兴表达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掌握即兴表达的基本素质:“三思三定”、绿灯思维及同频思维。
1.1 “三思三定”,思考后再行动
即兴表达要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先思考清楚即兴表达的目的、内容及如何组织内容。这个过程就是“三思三定”。
一 “思”:即兴表达的目的是什么?每次即兴表达前,我们都要思考,要实现什么目的。
二 “思”:基于确定的目的,对方需要知道哪些内容?
三 “思”:在这次即兴表达中,我们想传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一“定”:定话题,对应“三思”中的目的,目的确定,话题就确定了;
二“定”:定观点,对应“三思”中的内容,将对方需要了解的内容概括成观点;
三“定”:定框架,确定观点的排列顺序,排列顺序不同,表达的效果会有所不同。
“三思三定”是即兴表达中的定海神针,关键在于即兴表达的目的。目的永远是最重要的,内容和形式都要为目的服务。
1.2绿灯思维:让你成为受欢迎的表达者
实际上,在许多场景中,我们所表达的不仅是事实,而是我们对事实的演绎。当所演绎的故事情节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那就是绿灯思维;但如果所演绎的故事情节让我们不知不觉地离目标越来越远,便是红灯思维。
一个好的领导者、一个优秀的表达者、一个说话有影响力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绿灯思维的人,总能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兼顾别人的目标。
当现实与目标产生偏离时,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事情发展的方向。红灯思维会让我们停滞不前,而绿灯思维能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
对于现在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的事实,红灯思维的人很可能会说:“社会变化太快了,所以再怎么学也会被淘汰。”而绿灯思维的人却会说:“社会变化太快了,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学得快。”
一个优秀的即兴表达者,必须拥有绿灯思维,这样才能够在表达的三五分钟内,去引领他人的思维。
1.3同频思维:让你成为受信赖的倾听者
在即兴表达中,表达和倾听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层面。学会倾听,也是即兴表达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运用同频思维我们可以提升倾听的质量。同频思维主要分为三个层面:身体的倾听、理性的倾听及感性的倾听。
第一个层面,身体的倾听。关键在于有意识且灵活地模仿对方的动作。比如,我们在和一个人聊天时,对方状态很放松,跷起了二郎腿。我们不妨将跷二郎腿的动作幅度减小,双脚微微地交叉,向对方传达自身状态放松的信号。
第二个层面,理性的倾听。这里有一个小技巧——适时地回应对方的最后一句话。比如,对方说:“今天的天气真的很凉爽。”我们只需要回应一句:“是的,很凉爽。”让对方感受到双方的思想是处在同一频率的。
第三个层面,感性的倾听。我们不需要去评论对错,只需要把对方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即可。这时候对方会觉得我们是懂他的。比如,小孩子摔倒的时候,家长可能会说:“唉呀!不疼,站起来,勇敢一点!”然而孩子却哭得更凶了。这时,不妨这样说:“宝宝是不是摔疼了,爸爸抱抱。”把孩子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会让孩子觉得爸爸是懂他的。
三定三思、绿灯思维和同频思维这三种素质构建了即兴表达的基本功,为即兴表达搭建起稳固的框架。但是我们还需要掌握其他技能来提高即兴表达的能力。
2
如何训练即兴表达思维
即兴表达的思维能让我们在表达时提出更有生命力的观点,给别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本篇拆书稿将为大家介绍4种提升即兴表达思维的方法。
2.1观点提炼法
提炼观点是即兴表达中最基础的思维和技能,能让我们避免去讲一些陈词滥调,所以它在即兴表达中十分重要。那么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该如何提炼观点呢?
首先,站在多个立场分析。大家都听过“滥竽充数”的故事吧,如果要从这个故事中提炼观点,那怎么做呢?如果从南郭处士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提炼的观点是:要有真本事,不能滥竽充数。从国王的角度,可以提炼的观点是:之所以有这样的庸人存在,是因为群体演奏时,责任是共担的,激励是平均的,机制有漏洞才让庸人有机可乘。
其次,从反方向进行思考。继续以“滥竽充数”为例,我们默认的出发点是这种行为不可取,但如果我们对出发点做个逆向思考,南郭处士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呢?我们知道,南郭处士善于寻找机会缺口,无论是进入还是退出,他都能准确判断,迅速行动。因此,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观点:“时代总在变化,不要试图占据全阶段的红利,懂得放弃和懂得把握同样重要。”
最后,增加假设条件,从而得出不一样的观点。“南郭处士是靠蒙混过关混进去的”,这是原始前提,但如果增加一个新的条件项,比如他进入乐队后十分努力,主动向大师学习,没过多久,他也成了奏乐高手。这样,我们便可以提炼出一个新的观点:“成功,有时候是因为能力,但最初可能是因为勇气。”
所以,运用多立场分析、逆出发点分析和条件假设推理分析这三种提炼观点的思路,我们便可以分析出独一无二的观点。
2.2数学思维法
有效的即兴表达是双方观点碰撞、融合、再生的一个过程。运用数学思维,可以让我们的观点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观点可以按照要素区分,分为一维观点、二维观点和多维观点。顾名思义,只包含一个要素的观点叫做一维观点,包含两个要素的观点叫做二维观点,包含三个及以上要素的观点叫做多维观点。
一维观点往往逻辑单一,容易引起误解。因此,在即兴表达中通常运用二维观点和多维观点。
我们可以用坐标轴的X轴和Y轴来表现二维观点。比如用X轴和Y轴,来表达时间管理理论当中“时间管理要分轻重缓急”的观点。其中,“重要”是一个要素,“紧急”是另一个要素。通过二维坐标轴的展现,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可以思路清晰地决定各项事务的优先处理顺序。
而表达多维观点,则可以用公式来呈现。只需运用四则运算的组合,就能轻松表达出多维要素的复杂逻辑关系。当各要素之间具有正相关性时,可以运用“乘”和“加”;当各要素之间具有负相关性时,可以运用“减”和“除”。
世界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在许多场合的演讲中,都提到了一个著名的公式:人生成就=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个公式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人生的成就其实就是由思考方式、热情、能力相乘得出的结果。
运用数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在即兴表达中呈现出清晰的观点。
2.3散点联想法
在即兴表达中,除了提炼及呈现观点的能力,临场反应和灵活应变的能力也同样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散点联想,来提升灵活应变的能力。
散点联想就是将几个毫不相关的词语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纯粹的散点联想,很容易偏离主题。因此,我们在即兴表达时,一定要围绕某一个主题,比如借人发挥、借物发挥、借景发挥等。
举一个借景发挥的例子,“刚刚路过一楼的时候,我突然闻到不知道从哪里飘来的一阵葱爆的香味,我觉得如果现在能吃上一口妈妈做的菜,对我来说就是幸福的。”这里用嗅觉来呈现家庭幸福,一下子就有了画面感,增加了说服力。
2.4扩句成篇法
在即兴表达当中,只有架构显然是不够的。扩句成篇这一思维方式,能够让我们的表达变得有血有肉。本篇介绍了四种锻炼扩句成篇能力的方法。
举例法:围绕中心主题,描述出几件具体的事情。比如在称赞一个人好看的时候,可以从妆容、穿搭等等方面进行描述。
金字塔思维:先讲述金字塔尖的结论,再逐级向下展开金字塔的各个层级,说明支撑结论的各个小论点以及论据。
重新定义法:当我们表达出一个观点之后,可以对观点中的某个关键性词提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让对方感觉到我们的思考是经过验证且具有深度的。
对比法:即先提出一个观点,再提出另外两个意思相反的观点来进行对比,从而明确自己所表达的观点,完美消除歧义。
至此,我们已经了解了即兴表达的思维方式,只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我们很快就能将这四种思维方式化为己用。
3
用好结构,事半功倍
通过许多优秀的即兴表达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即兴表达也是有结构的。用好即兴表达的结构,可以让我们的表达事半功倍。书中介绍了三种即兴表达的结构。
一是问题讨论型的表达结构,这一结构的形式是:问题—原因—解决方案。具体可分为三个步骤:先将问题阐述一遍,明确界定责任;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给予解决方案。
二是演讲发表型的表达结构,它的表达结构为:钩子—要点—论证结构体—呼吁行动。什么是钩子呢?就是用一句话让对方对我们接下来的表达充满期待,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要点就是用一句话概括我们接下来所表达内容的要点。而论证结构体就是举例论证上述要点的正确性,需要注意的是,例子不要超过三个。最后的呼吁行动就是用一句话发出邀请,请对方参与进来。
三是正式仪式型的表达结构,它的表达结构为:感谢—总分总回顾—愿景。感谢就是感谢当下的人或事,比如感谢主持人的邀请、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以及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等,注意要兼顾现场的不同群体。总分总回顾就是针对某一个主题,回顾一下过去发生的事情,注意此时要去讲故事,而不是去讲事情,回顾时需要运用总分总这一结构,即大结构中嵌套着小结构。而愿景就是针对今天的主题对于在座的人表达一下你的祝贺、祝愿以及你对未来的畅想等。
在即兴表达中只要用好了结构,我们就可能事半功倍。既能让表达者畅快表达,也能让听众印象深刻。
4
即兴表达的具体应用
要记住,即兴表达的所有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因此如何在具体应用中更好地说服对方,达成自己的目的自然是重中之重。接下来我们通过三个场景来介绍如何更好、更快速地来达成我们的目的。
4.1即兴演讲:黄金三圈让表达直击人心
所有的即兴演讲都有着一个底层逻辑,我们称之为“黄金三圈”,如下图:
最外圈:what,“是什么”。中间圈:how,“如何做”。最里圈:why,“为什么”或“意义是什么”。
比如,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即兴介绍一款最新一代的苹果手机,一般会按照由外向内的逻辑,这样进行介绍:这是我们最新一代的苹果手机,双摄像头,玻璃背板,全屏显示(what)。这款手机设计精美,界面友好,系统流畅,使用简单(how)。why或是不说why。
而乔布斯在新品发布会上,是这样介绍最新一代的苹果手机的:我们存在的价值,就是改变这个世界,为了突破和创新,我们永远在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我们要改变普通人的生活(why)。我们觉得一个好的产品要设计精美,界面友好,极致简单(how)。这就是我们最新的iPhone(what)。
乔布斯的表达逻辑正是由内而外的。先表达原因,这样更能触动受众的情绪和情感。简单的表达顺序的改变,就能让观点直击人心。
4.2讲述故事:汉堡原则让听众欲罢不能
即兴表达最好能调动起听众大脑的兴趣,讲故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汉堡原则”来讲好一个故事。先讲述上面的一片面包,再讲述下面的一片面包,留出中间最想抖出的那块肉。
小时候都听过的《狼来了》这个故事在汉堡原则中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面包:一个村庄的后山上,经常有狼出没。所以村民们一致约定,有危险就求救,大家都要上去帮忙。每一次,他们都能齐心协力把狼赶跑。
第二层面包:放羊娃有一天放羊的时候,狼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村民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可是,大家都不理睬他,结果,放羊娃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讲述完第一层面包、第二层面包后,听众就会想:“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本来互帮互助而且善良的村民,为什么那天不帮助放羊娃呢?”
利用“汉堡原则”就能把原本平铺直的故事,讲得迭宕起伏,更有吸引力。
4.3高质量提问:喂养机会,饿死问题
在即兴表达中,会提问是比能找到答案更可贵的能力。只有真正学会了、学懂了,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通常不能被立即回答,但能激发人们前进,可以没有正确答案,并且通常处于已知和未知的边缘。那么该如何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呢?正确的提问方式是:没有问题,只有机会;没有过去,只有未来。
举一个例子,针对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召开一次会议,可以确定两种会议主题。第一种:“这次会议,我们要讨论一下,为什么员工不积极主动。”我们大概可以料到,这次会议的氛围会很沉闷,因为这次会议主题就是引导大家只关注问题本身。
第二种:“这次会议,我们要讨论一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员工更积极主动。”相比第一种主题,这个会议会更有建设性一些,气氛也不会那么沉闷。
当我们的提问方式从“为什么”到“怎么办”转变的时候,就能获得更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得到一堆的理由和借口,变成得到一堆的方法和可能性。
5
即兴表达的关键
即兴表达既是一种表达技能,也是一种即兴思维的呈现。除了即兴表达的素质、思维、结构及场景应用之外,我们还需掌握即兴表达的关键——“三要、三不要”。
第一个“要”:要以终为始。在任何一次表达开始时,就将表达所要达到的终点提前设置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我们的目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二个“要”:在表达中要学会接受并示弱。在即兴表达之中,适当地展现出自己的短板与不足,主动地示弱,反而能够拉近表达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第三个“要”:表达要逻辑清晰,观点鲜明。一个真正会说话的人,并不在于话的多少,而是在于观点是否精要、意思是否明了。
明确的目的、包容的姿态、合适的结构,这三个要素能让我们在即兴表达中构建起一种更利于达成共识的情境。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即兴表达中的三“不要”。
第一个“不要”:尽量不要使用否定词。比如,有人问:“这件事交给你来完成,没问题吧?”许多人会习惯性地回答:“是,没问题。”“没问题”就是一个否定性词语。如果换成“当然可以”、“我很乐意”这样正面的词语来回答,会给人积极性更高、更有动力的感觉。
第二个“不要”:不要打断别人说话。一个优秀的表达者是懂得尊重正在表达的人的。只有让别人感受到尊重,对方才会回报同样的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的表达欲,不要在别人表达观点时打断别人。
第三个“不要”:不要诿过于人。许多人在向别人提出要求时,为了显示不是自己在为难对方,往往会搬出另一个人,把责任推给他。这种做法会让我们慢慢地在听众当中失去威信。
在即兴表达中,要时刻牢记“三要、三不要”,不断提醒自己避开表达的误区,成就让自己更顺畅、让听众更享受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