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参加过几期魔鬼训练营的写作,时间长了,可以轻松应对了,就想挑战难度高一点的新媒体班。
刚开始我没信心的,不知能否坚持得了,每天单调的生活是否有那么多写不完的故事?老师每天出的命题是否能发挥出想象空间,让笔尖翩翩起舞写出锦绣好文?我的思想不够活跃,见识浅陋,新媒体写作,每两天就得交出洋洋洒洒的1500字,并且还会有学员认真阅读点评,如果随意敷衍交出了文字,没人看也就算了,要是碰巧有人家读了,那完全是种罪过。相当于蓬头垢面出席一场高级宴会,既然好意被人邀请来,就应该精心准备,才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而我习惯了闲云野鹤般的思维,有灵感了就写,没灵感就不动。参加这样的训练,对我来说是项很大的挑战。
可我还是一咬牙就报名了,也许是颗想挑战难度的心在蠢蠢欲动;也许是听曹老师说这里是写手圈作者成长的摇篮,而写手圈又是我梦寐以求的平台。为了喜欢的事,苦点累点又何妨?就这样报名了!
我与文学,是在小学三年级开始结缘的。那时候同学最头疼的作文课,我却最喜欢,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考试第一件事就是把作文写完了再来做题。从小学就开始严重偏科,只有语文学得好。也许在那时候有一颗种子悄悄被种下。
真正开始写作,却是2015年。那一年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三篇文稿,总共也就写了这三篇。虽然极少,可初次发表,给我带来莫大的喜悦。第二年初,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30篇。年底总结的时候,报刊加公众号一起已经够数。一年来的变化,不仅是数字上的变化,很多朋友经常跟我说起读我文的感受,比当初有进步,在质的基础上也有所提高。我要感谢之前参加过的魔鬼写作训练班,因为原来很懒,有好多灵感,总是在繁忙的家务、朋友间悠闲的逛街、吹吹谈谈聊聊无边打野的打岔中扼杀。除非是灵感在重力敲击脑门,否则难动手。
参加训练后,每天都要动笔,有时候是满满一篇,最不济也要写满500字交差。好多作品都是在那一篇篇的作业中产生的。
当坚持成为一种习惯,从原来各种忙到现在总有机会写。每天有空的时候就会酝酿今天写什么题材。白天忙孩子忙上班抽不出时间,有空就想,上厕所的时候、切菜的时候、洗澡的时候,那些不需用脑的时间就是大把的资源,用来整理思维。晚上等孩子们都睡着了再摸出手机慢慢写。有时候中午吃好饭休息的时间可以写一点,晚饭后再写点,不到睡觉就能写完一篇;有时候晚上实在困了就睡会,一觉醒来再写。总之,每天的作业写完了就舒服,没写完,总像没梳头没洗脸一样不安。
当习惯能够坚持,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滴水穿石,不是因为强大,而是能够持久。每天写一点,时间长了就会有收获。每当脑门冒出一个灵感的时候,手中持笔一字一句写下来,写了又删,删了再写,感觉自己是个拿以笔为刀的雕刻师傅正在倾力打造一件艺术品。涂涂删删、增增减减,一地碎片,也雕出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艺术是相通的,每一篇文都有该肥该瘦的地方,有该突出的亮点,也有该点明的神韵,一次性是写不好的,就像艺术品需要不断锤炼才精致一样。得多次修改,笔调才会丰润,内容才会动人。每一次陷入文中的时候,凝神静思,思绪一层一层凌乱的翻滚涌动,如何把这些美好写下来传递出去,有时候要竭尽所能、绞尽脑汁。当写完最后一个句号,全身上下一股前所未有的轻松,像刚征服了一场恶战,像逃过一劫重获新生,像刚度过一场暴风雨后的从容自若,更像历经阵痛之后娩出婴儿的产妇,忘记了刚刚经历的苦,看到旁边的孩子,一脸幸福的满足……我就是这样,每天与文字打交道,交完作业后就有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我也收获不少文友,以及日常生活中朋友对我的刮目相待与尊重。经常有人问我发表一次能领多少耗费。我从来都是笑而不答。说实话,这些由心写出的文字,是不能用钱衡量价值的,我也从来没想过通过写作换取经济利益。一方面这是作品不是商品,二来,我觉得我在文字领域收获了精神方面厚重的营养,我付出的只是一些零散时间,而我收获的是对身心的滋养,得到的远远高于付出的,所以我从来不看她们身上的经济效益。
就像我爱养花一样,每过一段时间就去旁边的花草市场搬些花花草草回家,耐心培养,每一朵花蕾都是一个希望、每一片绿油油的叶子都有一个期许。它们的成长,给我满心的愉悦。可我却从未想过这些东西养过之后能换多少钱?钱,该挣的地方好好去挣,可也不是所有的努力都值得用钱衡量。
30天的训练期转眼到站,2017,再接再厉!努力发满100篇,在质和量上双提高。
青春不散场,笔尖不打烊!愿笔尖下的花儿永不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