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她正提着毛笔在练字。本是为了静静心,然而,一阵阵的“热浪”仍然从身体里往头上涌。让她心烦意乱。
她曾经做过医生,对“烘热汗出”这四个字再熟悉不过,然而真正亲身体验,发现这词儿真的不是那么好玩。
打从去年夏天开始,“烘热汗出”就开始时常伴随着她。一开始她以为是天热的原因,的确去年的夏天不是一般的热。然而,在周围人没觉得热的时候,她仍然一阵一阵的“发热”。突然间她就意识到,自己的“更年”真正到来了。
伴随出汗的是,眼睛和头不时的胀痛,测测血压,居然血压也开始有波动。睡眠不踏实了,不管前一天睡得有多晚,早上都醒得早。而到了白天就有点精力不足,觉得头晕呼呼,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记忆力好像也在下降,有时候进房间转一圈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回想近些年身体上还有其他一些变化,诸如眼睛开始老花,也经常的腰酸脖子痛的。
“人过中年万事休”。是不是该休了?工作了30年的自己,是不是应该考虑做减法了。手里承担的一些任务还需那么亲自去大动干戈吗?
一直在职场奔波打拼的她,需要正视这个现实思考一下了。至少该要开始做减法了。
几年前她曾经走到职业生涯所谓的“鼎盛时期”,职位提升,管理幅度扩大,因为自己的职场“上进心”,做任何事都要尽全力,力求完美,有声有色。然而连续的忙碌,让身体也在无声的消耗中,从小到大面颊上一直自带的“红苹果”悄然退去,有时开会开到后面,说话的力气也渐渐弱下来,好同事们提醒她,“你看上去很疲劳”。其实她已经开始意识到忙碌的代价,一直以来,从未有过“需要周末”来调整一下的她,现在开始变得有点期待周末了,尽管如此,她的心气儿依然很高,希望把每件事做好最好。
没想到的是,当她还没有主动申请做减法的时候,就有人给她减了,换了一个新头衔,官升一级,但是管的人和事儿却没有那么多了。记得那天“组织上”通知她的时候,她头一天晚上刚刚为赶一个活儿熬了一个通宵。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飞到会议地点,竟然接到了这样的消息。她当时的心情真是复杂。带着一腔热情来开会,迎接她的却是这样一个决定。事先并没有任何沟通。的确,在最忙累的时候她曾经不止一次的流露过想缓一缓,歇一歇的冲动。不曾想,老天听到了她的心声?给了她这个喘气的机会。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那随后的几天里,她因重感冒请假在家,整天躺着,有时想到一些事会泪湿枕巾。眼泪流痛快了之后,整个人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解脱。她由衷感谢上苍给与她的最好的眷顾。在她身体需要休息的时候,在潜意识还在无知的时候,及时拯救了自己。
近两年工作更加聚焦,专业度却更加纵深了,聚焦职业专长,与外部高水平专业顾问深度合作交流,享受专业带来的更多乐趣,也同样获得了另一个维度的职业新生和满足。
她在心里默默给自己一个安慰和鼓励,要平衡好工作和身体,平安度过更年期。
“更年期”女性是一个被脸谱化了的名词,通常被很多词汇描画,“性格古怪,情绪多变,脾气暴躁,权力欲强”、“特别需要被尊重”有时,甚至“颐指气使”,再有就是“面目凶悍”或者“一脸横肉”,或者有神经官能症,“神经兮兮”、疑神疑鬼…等等
还有更多词吗?
有时她照镜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有没有已经打上了“更年期”烙印,有没有终于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人。她打心里不希望这样。她提醒自己要多读书,多修行,多接受艺术的熏陶,增加内涵,让心静下来,让生命的河流放宽放缓,让自己优雅的老去~
因为每次大姨妈来的都比较凶猛,周期频繁,“每月总有那么几天”让她的身体长期“额外透支”,所以近两年她心里甚至盼着大姨妈早点解甲归田,好进入她想象中的没有姨妈困扰,身体棒棒的人生“第二春”,然而生活总是很吊诡,大姨妈走了,换来的却是“烘热汗出,心慌意乱,烦躁不安~”,人生的路啊,只有自己走过,才能体味每一步的个中滋味;她痛彻的感悟到,人生根本没有所谓完美的时候,永远都是按了葫芦起了瓢,永远都有新问题在等着你。不要再幻想着,等到将来如何,再如何如何。当下就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抓紧去珍惜,去体验,让人生之花尽情绽放在每一季。
那些说“等孩子大了,我就能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等我退休了,就有时间去周游世界”,“等我换一个轻松一点的工作,我就可以做这个、做那个”…这样的话的人,都乘早打消这样的念头吧,想做什么就马上去做,力所能及,及时行动。君不见老外们经常带着还在襁褓中的娃,到处去旅行,并不是单纯带孩子玩,而是家庭旅行计划并不因“孩子小”而受到影响,按计划行动,带上孩子一起去追梦。
有人说,中年如同是田里的稻子灌浆的阶段,不经历中年的积淀,人生又怎么能丰厚和圆满。更年也许就是稻子上色的时候吧,经历了更年,稻谷最终才变成了金黄色,进入圆满的收获季节。她思索着,更年对于她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她终于懂得了更年是怎么一回事。“经历即恩典”,是的,生命给予的一切礼物,照单收下就好。
她又拿起毛笔,继续练起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