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红军之家——老红军高锦文一家的红色故事》——前言

文/朱秋霞

单县曾是苏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革命前辈在这片大地上浴血奋战,有许多人付出了生命,长眠于此;还有许多人多次负伤,战斗到革命胜利,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这些普普通通的革命军人,怀着一颗为党为民的赤诚之心,把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其精神可贵,品格感人,值得后人敬仰。

2019年5月,为了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革命文化传统,单县政府投资建造了占地五千平方米的红色湖西教育基地。在此背景下,当年因为负伤和各种原因留在单县的老红军的历史陆续被发掘出来。这些老红军主要来自江西、福建、山西等地,他们扎根当地,发扬红色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为单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老红军高锦文,1917年7月出生于山西省孝义县杜村乡西梁庄村。关于高老红军山西老家的情况所知甚少,2008年,以高梁栋为代表的高家后代,决定去山西追根溯源,经过多方查找考证,所获信息仍十分有限,已确定高家祖籍在陕西(具体地址不详),因清朝末年兵荒马乱,高锦文的祖父带领一家人出陕西,一路向东,流浪卖艺来到山西,最后定居在山西孝义县西梁庄村。

高锦文的父亲高生福与本村一户宋姓女子结婚,生二子(高锦文和高锦章),另收养一女。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学,高锦文五六岁就跟着父母上山劳动。艰苦的山区生活环境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身为家中长子,他自小就懂得照顾弟妹,随着年龄渐长,他看到父母常常为生计发愁,感到了肩上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1933年,为减轻父母的负担,十六岁的高锦文跟随同村人到邻省陕西打工,这期间,耳闻目睹了太多的苦难民生,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激发了他寻找抗争之路的念想。

1933年,陕北民众在刘志丹的带领下反对剥削压迫,纷纷拿起了武器,建立了陕北苏区。陕北局面良好,引起了正在长征中的中央领导们的注意。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了长征之路,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中央即刻发表了《抗日救国宣言》,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抗日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燃烧起来。扩红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激发了年轻人参军报国的热情。此时,正在陕北打工的高锦文与同村三位年轻人放下手中干活的工具,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高锦文身材高大壮实,精神振奋,气概昂扬,被编入红一方面军(原彭德怀领导的三军团五师)当了一名通讯员,红军东征山西之后,提升为通讯班长。

1937年8月,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全面抗战开始。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开赴山西战场。1937年9月首战平型关大捷,高锦文在此战中作战勇敢,表现突出,被提升为通讯排长。

1938年6月起,115师分多批开赴山东战场。

115师部队挺进鲁西南后,高锦文先后随黄河支队、教导四旅、七团、十团等部参加了濮县、梁山、定陶仿山、苏鲁豫皖等战役。

1939年8月1日梁山战役时,高锦文任十团警卫侦察连连长。在梁山战役中身体多处负伤,被部队转移到湖西根据地张聂庄村养伤。

1940年10月,115师部队和地方武装合编为教导七个旅。高锦文被任命为教导四旅十团教导队队长。

1940年底,高锦文被派往终兴镇霍院村任编村村长。

1940至1945年期间,在抗日形势最艰苦的环境下,高锦文在霍院村组织群众做了很多工作,宣传抗日、发展党员,掩护照顾伤病员,发动妇女做军鞋军袜,筹集粮草,磨米磨面,为部队根据地补充军需物资。首先介绍了农会会长霍长星入党,后又发展了霍长星的堂弟霍长勤和堂侄霍德珍为党员。在他的影响下,霍院村的霍长连、霍新明、霍长仁,齐楼村的齐泮海,李双楼村的李明震,贾新庄村的牛宣珠等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冬季,高锦文担任张寨联防村村长兼民兵大队长,当时许多部队领导在战争间隙来到张寨休整,如刘邓大军政治部主任唐亮、山东军区湖西三分区政委张国华、11纵队司令王秉璋、115师教导四旅旅长邓克明等人,淮海战役期间,缴获的军需物资也存放在张寨。高锦文带领民兵队负责安保,严谨细致,从未出错,很好地保卫了军区领导和物资安全。

1946年,部队北撤时高锦文带领善后部队(约有一个排的兵力),与山西战友范晋元策划营救两位战友,蹲守两天两夜,因截错车,营救失败。

1947年北撤回归,在张寨参加土改、斗争地主等工作。1950年任石村乡乡长(刚解放时规划的乡镇,包括刘楼等朱集一片十几个村)。1952年,因弹片压迫大脑神经失语,退职养伤。

通过战争岁月的历练,高锦文深知人民群众才是革命队伍的坚实后盾,在和平年月里,尽心尽力帮助村里的乡亲排忧解难,不图名利,不计得失,他的一生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脚踏实地,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与群众亲如一家人,深情厚谊如春风化雨滋润人心。

高锦文出身贫困,一辈子忠于党、忠于革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把湖西张寨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对党对人民的感恩之情发自内心,朴素真挚,从不向政府提要求诉苦,尽最大能力回报社会,其高洁品格如阳光照亮了大地。

妻子李德益是单县龙王庙村人,心地善良,勤劳持家,性格开朗,热情大方,乐于助人,舍得付出。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个个秉性正直、自律勤勉,工作能力都很强,从基层员工逐步做到单位领导级别,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建设发挥了才智,创造了价值。

几十年来,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场景已无处可寻,回首那些艰苦岁月,我们愈发觉得高锦文老红军其品格之可贵,于平凡之中见伟大,红军精神值得颂扬!

由于当年的照片和资料大多已遗失,只能通过多方走访及相关人员的回忆片段,用文字描述,尽可能地还原历史。

本书既是高锦文老红军的个人传记,也是一个家庭的传记,以传承家风,教育后人为目的,让后代子孙了解家族历史,明白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不忘过去,以前辈为榜样,做一个脚踏实地,自立自强、勇往直前的人。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普普通通的党员和群众的无私奉献,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希望本书能起到纪念革命先烈,回忆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造福人民、造福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朱秋霞

写于2020年5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185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4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5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6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51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88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2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0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