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一个“老戏骨”火了。
她有九个身份,常年活跃于各大电视台广告位,演起戏来神色淡定,表情自然,拥有大批“迷爷”“迷奶”,她就是刘洪斌。
保健品广告中常常可以见到她的身影:一会儿是北大专家,一会儿是蒙医传人,一会儿又是苗寨医生。
尽管年轻人未必知道她,但家中那些没事可干,靠电视广播打发时间的老人很可能已经无数遍地看过她参与的广告推销。
这些广告往往打着“健康讲堂”“人物访谈”的旗号,兜售那些没有药品批号的“三无”保健药。
和刘洪斌一样所谓的“专家”们,就这样将手慢慢地伸进老年人的钱包。
2
保健品行业混乱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了,保健品是合法的,但许多商家都依靠虚假宣传、夸大保健品的功效来攫取利益。大多数老年人不明白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将这些保健品视为“神药”。
不止电视上循环播放,网络上也时常可见那些虚假伪劣的保健品,其中不乏天花乱坠的描述和对正规药品的诋毁,常用套语是:医院都是骗人的,我的药才是真管用。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那些兜售虚假保健品的人的。
我爸爸在一次大病之后崇拜起了保健品,曾经花费上万元在网上购买某保健器材,用过一次之后便浑身不适,费了好大的劲才将其退回。
一位朋友的奶奶也曾经迷信网上某保健品的“疗效”,没有告知家人擅自中断了医院的药物,只吃该保健品,后来旧病发作又送入医院。
也许很多人觉得自己父母有足够的判断力,但是你要知道,这些卖药的,从销售到专家再到已治愈患者,很可能都是演员。路边摆摊卖药,你自然不信,可是如果是“北大专家”推荐,你是否会有所动摇?如果还有好几个“患者”哭着感谢该药,是不是就想要试一试呢?
永远不要低估那些被卖药事业耽误的演员们。
3
知乎上有过一个问题:如何向老人证明某些保健品是骗人的?
答案是,几乎不可能。因为你没法扭转一个固执的老年人的认知,你能做的,只有到正规的药店或亚马逊去买适合他们的保健品,有了同类效果的药,他们也会感到安心。
然后,多多陪伴他们,人越在孤独和寂寞的时候就越愿意去相信陌生人。倘若生活中已有足够的温暖,便不再需要为效果甚微的保健品贡献存款。
我们能做的事情做完了,关于广告监管,药物审核等问题,还需要有关部门尽快落实。只有社会各界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保健品行业的乱象才能得以解决。
我是饭饭
九八年天蝎座女同学
梦想是长发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