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宋夏战争持续时间不长,也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战役,顶多算是地区小规模冲突。不过西夏毕竟国力有限,这也为第三次宋夏战争提供了合理化理由。
1067年,宋神宗即位,这时期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王安石变法。在军事方面,宋军向西攻取了青唐吐蕃和角厮罗,拓地两千余里,设置了熙河路。之后,宋神宗开始谋划攻取西夏。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宋神宗运筹帷幄于开封,不想边境线上接连发生了宋辽边境争端,交趾侵宋和吐蕃叛乱等事件,大乱了北宋对西夏的军事部署,西征遂作罢。
1081年,西夏梁太后囚禁了夏惠宗,导致了国内发生内乱,宋神宗认为这是攻夏的良好时机。他凑齐了包括吐蕃兵在内的五路兵马,一齐攻夏,虽也取得了一些领土,但相比较灭夏的战争意图来说,战果实在平平。1082年,夏三十万军攻占永乐城,宋军五路内讧不断,致使两万军兵命丧西夏,第三次宋夏战争以宋军撤退结束。
1091年,失去神宗后台的王安石下野,司马光等旧党重新掌权,他们既不愿采取神宗时期对西夏的激进态度,但又怕示弱后西夏会变本加厉,对于西部边陲,这些大臣还是破费心思的。不过不久之后,西夏首先打破了这个脆弱的平衡,1092年,西夏梁太后亲自率兵东征,北宋不得不卷入了第四次宋夏战争。
1099年,经过了两次平夏城之战,西夏军遣使谢罪,宋夏两国重新恢复了和平。
1119年,宋军攻占西夏的横山,失去了屏障,西夏灭国已是分分钟的事情,但事情就是不凑巧,靖康二年,1127年,金国南下灭宋,西夏不仅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还得到了北宋的大片领土,跟着老大有饭吃,此后,西夏便紧紧地跟随着金国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