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华杉讲透】:“孝敬父母叫「孝」,敬爱兄长叫『弟』,即悌。在家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的人是很少见的。孝悌是为仁之本。儒家强调孝悌,不仅是在提倡一种家庭观念,还是在强调仁爱之本。只有爱自己家人的人,才有可能爱别人、爱国家、爱地球。”
《华杉讲透论语》:“孝悌是在自己家,然后仁爱及于物。儒家叫爱人悯物,不仅爱人,也珍惜物品。在五星级酒店西餐厅吃饭,那餐巾纸特别厚特别大,使用的时候,撕成两张节约着用,这就是悯物。”
华杉老师的解读让我对「仁爱」的理解更深刻和宽泛了一些。仁爱是爱人+悯物;在家中爱人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在外是尊重每一个人,与他人友善相处。悯物指的是珍惜物品,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一点都不好,有浪费的习惯,而没有物尽其用。姥姥在这方面是做的最好的身边人,无论到哪里都会珍惜、节约物品。
从对照中看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下次就改善,遇到同样的情况就往好的方向去做。也就是说,无论在哪里,都要珍惜节约物品,按需使用。
关于善待他人,我在生活中感受到,还是要从发心做起,善待他人就只是为了善待他人,共创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不是假装客气,做不情愿的事,不情愿的话就直接表达出来,不要害怕得罪人。去年在合租中见证了,他人假装客气,对方当真,假装客气的人心不甘情不愿,情绪就通过一些小事爆发出来,说一些难听的话,惹得人与人的关系很紧张。或是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抱持着其他企图,善待他人就变成了一种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