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丝楠,在叶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深入地学习时间管理100讲,并分享自己的感想,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连续写了6天以后,我感到有一丝丝的疲劳,但我仍然继续,把分享这件事当做我一天的要事,因为我越来越希望自己坚持每天分享不间断。今天,我将继续分享易效能时间管理100讲之七[计划] 让计划赶得上变化靠情境。
昨天,我们说到人生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没有截止时间的,那么这部分事情既然没有必须要完成的时间,还需不需要管理,有没有管理的诀窍呢?当然需要,“情境”可以帮助我们。
我第一次接触“情境”二字是在叶老师的课上,听完以后我感到“情境”是很神奇的,我为此感到欣喜。
我是一个比较容易受到打扰和干扰的人,做事情喜欢有绝对的好环境。比如看书的时候,我喜欢周围很安静,有书桌,有纸笔可以帮助记录笔记,否则我就不想看。比如买东西,我也喜欢有绝对的好环境,有轻松的足够的闲暇时间,可以全面地梳理自己缺什么,然后货比三家,然后才买东西。比如做工作,我喜欢没有人催我的,选择整块的时间来进行。可实际上的结果是,这造成了我无比的拖延,因为事实上根本没有那么多一整块的时间和理想中的好环境来等着我去做一件事,很多事情就此搁置下来了。我是一个不太会玩儿的人,比较容易焦虑,比如看娱乐节目,看的时候内心有一丝负罪感,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可是看到有人从容地看娱乐节目而且快乐轻松地谈论时,自己又很想去看。这样的矛盾就让我在娱乐的时候会矛盾纠结。
当我接触了“情境”以后,我就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那么情境是什么?情境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具体有多少时间、有多少空间、有多少精力决定我们做什么事。叶老师举了一个经典的关于情境的理解和用法。比如开车堵车的时候,道路不畅通嘛,这是一件让人烦躁的事情,这个时候,叶老师就开始听提前准备好的有声课,有事做、有准备,心情也就不会烦躁,还可以高效利用时间。
在我理解“情境”之前,我常常是想到什么事就想马上做完,结果往往是三分钟热情,而现在是想到什么事,先记录下来,不一定马上去做,没有截止时间可以先放一放的,就等机会和条件合适了以后再去做。
就说买东西这件事,在需要的时候记录下来要买什么,然后在逛商场(现在是点开网购APP)的时候,就重点把自己想买的东西拿下,或者等双十一时集中购买,自己反而没有那么挑场合了。那么在家里轻松休闲的时间,本来也不需要非常集中精力,就看看娱乐节目也不是什么要不得的事情,就不会再纠结了。
在不同的情境下做事,让计划的事情随着环境的变化,灵活去做,让计划也能赶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