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学教书(2020.12.1)
我曾多次在各类学术报告中引用于漪老师的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今天才算是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上周接到文理学院的通知,邀请我明天赴眉县参与送教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我这次不做评课专家,而是授课教师。这样的安排正合我意,今年以来我更加希望能多有几次承担公开课的机会,以此来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水水平。本次送教更具挑战性的是上课内容由主办方指定,而非我自己选课。这样的安排也克服了自己上熟悉课题一劳永逸的惰性,倒逼自己认真备课。
本次给我安排的课题是北师大四年级上册的《温度》一课,这节课对我来说比较陌生,并且不是非常时候我的教学风格。从昨天开始备课,认真研读教参,学习《课标》,确定教学目标。这节课是“生活中的负数”的第1课时,是“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认识范畴。负数的学习是对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充。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数感。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出发,力求借助温度的教学丰富负数的现实背景,让学生积累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等负数认识的活动经验,从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时总算完成了备课任务,但总是感觉心里不踏实,不了解按照自己的设计上课学生会是怎样的学习体验。心虚之余,我在第三节课选择了一个班级进行了试上,并邀请了我校几位数学教师听课(以前外出送教很少提前试上)。真是不上不知道,一上吓一跳。课堂上暴露出了种种设计的漏洞。例如以天气预报引入时让学生做播音员,虽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却错误的估计了学生的学情,孩子们要准确的表达零下温度和零上温度还是有困难的,这样既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使课堂节奏拖拉。还有好几个设计上不够合理的地方,课后认真反思,及时修改,制作教具,直至深夜才算心里踏实。
顿觉,最近几年自己总以各种头衔冠以的所谓名师自居,几乎每月都要外出讲课、做报告,然而反观自己的时间太少。我们常说教学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准,可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师者尚且了解,但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多数时候我们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站在教师教学需要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关注教的需要太多,而关注学的实际过少。
看看我们的教育现状,能手、名师遍地皆是,各种送教、培训、报告的报道在朋友圈横冲直撞,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刷存在感,靠各种头衔以及“在某某学校做了公开课”的虚荣,加以朋友圈的点赞数量来获取为师者的快感。可是真正惠及学生的名师又有几人?我觉得自己是时候清醒了,在研究教材、钻研教法的同时,更应该弯下腰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收获,研究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规律、学习心理,切实做到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实施深度教学,上好每一节家常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用一辈子去学习做一名实实在在的好老师!
伙伴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