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内容:
0068.《述而篇》吾无隐乎尔:一言一行,都是教学
0069.《述而篇》互乡难与言:接受对方的道歉,也是一门学问
今日朗读语句:
7.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7.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注①:“亡”通“无”,见《论语集释》。
7.27:子钓而不纲,弋(yi四声)不射宿。
7.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zhi四声)之;知之次也。”
7.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原 句 译 文
7.24 孔子说:“学生们啊,你们以为我教学是有所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的一言一行你们全都知道,我孔丘就是这样教书的啊!”
7.25 孔子很看重这四个教学内容:知识(文献典籍)、行为规范、忠诚、守信。
7.26 孔子说:“圣人我可能是见不到了,能看到君子也就可以了。善人(仁人)我可能是见不到了,能看到有恒心的人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拥有,空虚却装作充实,贫穷却装作富裕,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很难有恒心啊。”
7.27 孔子只钓鱼而不撒网捕鱼;只射白天的飞鸟,而不是守在巢边射晚上归巢的鸟。
7.28 孔子说:“大概有那种不了解情况就冒然行事的人吧,我不会这样。多听,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这样来掌握知识,虽比不上‘生而知之’,但也是不错的方法了。”
7.29 互乡这个地方风气不正,那里的人不怎么讲道理。但该地的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很疑惑。孔子说:“肯定他的进步,不等于认可他过去的错误,何必纠着别人的辫子不放呢?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这份努力进步的心,过去的事就不要提了。”
精 华 解 读
吾无隐乎尔:一言一行,都是教学
可能是由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那时就有很多人质疑,孔子在教学的时候会不会“留一手”?而孔子却坦言,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眼中,这种言传身教正是他的教学方式。这段话对我们当今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总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因为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在孩子面前说什么,做什么,父母不得不慎重啊。推荐你读《父母的语言》《被忽视的孩子》
互乡难与言:接受对方的道歉,也是一门学问
我们无法推测孔子与这位童子(或者他的乡人们)在之前发生过怎样的冲突,但孔子却在这里为我做出了一个坦然接受道歉的好榜样。对待他人的道歉,我们不应该说“没关系”“没事”之类的话,因为这是在否定对方向你道歉的这份勇气。而且,自己毕竟也因为对方的过错受过伤害,怎么会没事呢。正确接受道歉,应该是感谢并肯定对方这颗想要进步的心。这样做不仅会显得我们大度,也是让自己“放下”的好方法。推荐你读《你为什么不道歉》
今日感悟
7.24二三子:各位,你们诸位。小农社会,确实会存在教死徒弟饿死师傅的现象,老手艺失传是不是因为这个?师傅传授时总是留一手?孔子因材施教,每个人教的东西不同,学生存在孔子是不是留了一手,没有全教的疑惑。
知识是一方面,行为、思想、思维更重要,言传身教大于传授知识。
7.25孔子教的是人生境界和生活方法。
7.26约,约束,穷;泰,富裕。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解释️一,没有却装作拥有,空虚却装作充实,贫穷却装作富裕,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很难有恒心啊;解释二,人因为亡追求有,因为虚追求盈,因为约追求泰,难于一直追求一直做下去;解释三,高级的境界,亡就是有,把亡和有统一起来,虚就是盈,把虚和盈统一起来,约就是泰,把约和泰统一起来,难乎有恒矣。就好比有时候觉得穷人比富人过的轻松、快乐。
7.27凡事有节制,不要过,要留下星星之火。爱惜生命。
7.28识:记住。人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才能学习,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学进去。
7.29互乡:地名。与:赞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人,在对方切实认识到过往错误,确实改好,学会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