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好
大学时有次上课,本在前排就坐的一个女孩迟到了,所以就坐在我的身边。因为我喜欢紧挨窗子方便眺望绿色的树叶来缓解眼睛的疲劳,久而久之,靠窗的位子就成了我的专属座位。
那是个春天,窗外的树叶已经抽出新叶,虽蓼蓼数片却青葱可爱。我不禁感叹,这太美好了。然后,坐在我右边的她菀尔一笑,“是因为你眼里都是美好的事物,所以就会看到美好。”听到这句话我不禁像触电一般,望向她的脸颊与她相视一笑。那个下午,我们就这样坐在春意满窗的教室一隅很放松也很幸福。
所以半山老师才会说,生活原本就是美好的,当人们都以为美好的生活需要去努力追求和付出才能得到时,生活才变得没那么美好。我们都能成为做一些美好的事,然后让更多的人对美好充满期待的人。至少可以做到莫让他人为自己的行为而讨厌这个世界。
关于修养
昨天下班途中,遇到路口转弯就打开转向灯。前车过去后蓦地发现快车道上赫然站着一个男孩和一位成年人,不免为深陷车流的他们感到揪心。
他俩看似只是想过马路,在他们右手边就是斑马线。无奈我打了下喇叭,提示他们车辆需要从右转道通过,男孩只是向后退了顶多半步就停下了。他左边就是花坛,但他并没有站在上面以躲避晚高峰的车流,身边成年人更是无感。
有些规则之所以被多数人漠视,不仅是因为麻烦,本质上是与习惯和认知不符。我并不认为一位装扮得体的工薪族就具备修养,一位快递员就不具备修养。修养本身与内心的秩序有关,与学识学历财富地位关系不大。
半山老师说,修养不是给别人看、给别人感受的,是给自己的。就像是修了一间质朴且孤独的小木屋,冷了你要自己生火,炎热时要开窗纳凉。要有新鲜的食物,垃圾要及时清理出去。你知道这间屋子是不完美的,但它一定是舒适、美好的,你尽可能地把自己喜欢的物件搬进来,偶尔许了喜欢的人来做客串门,多数时间,你都该是自己偷着乐自己的......修养,不过是让一颗敏感的心,随时随地都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如果修养是舒适美好,那么车流中穿梭的男孩应该感受到的就是安全感,他相信没有人会故意撞向他;如果修养是得体服饰,那么只要用钱买来即可人人都能拥有它。
我理解的修养是尽量不给人添麻烦,依场合身着不带有标志性的的服装,不用浓香水,不闯红灯,不与同事开过分玩笑,不占人便宜,自己的事尽量自己独立完成,用完东西放回原位,别人的东西非请勿碰等等。
这是家庭和社会教给我的一些基本常识也是做人的规矩,其实也是敬畏,这与修养不搭边。修养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受,是否自洽,是否安心,是否自在。而非让他人看着舒心惬意。
关于活着
看半山老师的文集,感觉眼睛不够用,用词极平凡却极其抚慰人心。如内心真实、美好生活离不开美好逻辑,对内心永不停歇的探索,如美的用处先是慰籍再是陶冶,与美共鸣后上升到修养等等。
这些都是我生活中离不开的元素,无时无刻不在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曾与友人谈起,他总想回到刚上大学那会儿,我却只想着把目前日子过得如自己所愿。所以既不想留住过往,也不期待未来,总觉得这样的日子就很美好。
当你把平静和放松当成一种习惯时,就可以轻松应对所有的不习惯。记得刚到新部门时他们彼此间已经关系恶劣,我面临选边站队的抉择,不等我反应过来,就被直接拉到人多的一边了。可对面的同事也不是省油的灯,每周都请其他处室吃饭来散播本处室的流言。
他至今都是单位里负能量的载体,跟他一起没有不被八卦的人。当我把摆烂式社交用上时他们就把真实面目暴露出来了,所以一个人安静而美好地呆着不是坏事,起码能看清楚谁在跳大神,谁是真正的小丑。
所以我特别能体会半山老师说的“独处时的心安与平静”。不主动找活不抛头露面不主动联系,就这样悄悄地上班悄悄地下班,心里偷着乐……一不小心就和作者所说的“修养……多数时间,你都该是自己偷着乐自己的......”扯上联系了。
我是挹洗俏月,这是今天的阅读分享,祝您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