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类似的事件发生,或者某一个相似的情境出现,我们的情绪都会发生相似的变化,或者愤怒,或者沮丧,或者悲哀,等等。
而这种固定的情绪反应模式,我们称之为“情绪地雷”。
那么孩子的情绪地雷是如何产生的呢?
答案是环境影响。
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认知过程受环境的影响很深,因为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都是在潜意识的推动下完成的。
如果将孩子的大脑比作一部留声机,那么周围的环境就是唱片上刻录的内容,并且是在不知不觉中留下的。
严苛的家庭环境、苛刻的父母要求,让年幼的孩子无法喘息,久而久之,一旦遇到问题,孩子的情绪地雷就会被触发----极端紧张、不知所措、焦虑狂躁。
既然被称为“情绪地雷”,可想而知一定是不好的情绪。
那么在孩子很好地实现情绪上的自我调控之前,家长所能做的无非是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
在宽松、平和的环境中成长。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与过高的期望,更要远离暴力和伤害。
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和氛围,会被孩子敏锐地“刻盘”,从而转化为潜意识的情绪。
如果这种情绪是消极的,它就会像一颗地雷一样,长期潜伏在孩子的潜意识中,日后遇到同样的事件或者相似的情景就会发作。久而久之形成惯性,再想消除就比较困难了。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自身的情绪以及情绪调控能力对孩子的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父母过度情绪化会对孩子造成超乎想象的危害。
情绪化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喜怒无常,刚刚还是和风细雨,突然间就为了一点小事大发雷霆。
在这样家庭环境中生活、成长的孩子通常缺乏安全感,时刻处于一种不安状态,因为他们不知道父母会不会突然发脾气。
长期的压抑和紧张会令孩子胆小怯懦、自卑内向,也有可能孩子“继承”了父母的情绪化,变得同样喜怒无常,令人不敢接近。
情绪化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不良影响。由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孩子身体的抵抗能力也会下降,所以经常生病,发育状况也比同龄人落后。
无数的事实证明,家长情绪状况不良,孩子的情绪状态也令人担忧;家长的情绪调控能力低,孩子在情绪上的自我调控能力也不会太高。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学习榜样,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学习家长的行为处事,当然也包括情绪调控方式。所以要教会孩子做情绪的主人,家长自己首先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只有善于调节自身情绪,时常带着正面情绪的家长,才能教育出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孩子。
还有一些家长具有两面性:在外人面前彬彬有礼、节制有度,但是回到家中,却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家人脾气暴躁,非常情绪化。这对家人尤其是孩子,都是不公平、不理智的。
不要认为孩子年幼,听不懂大人的话,就可以肆意地向他们宣泄自己的情绪,要知道,孩子都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即便是声音、语调上微妙的差异,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变化,进面影响情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