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很多朋友在晒美照,只见漫山遍野,一片金黄,原来山菊花开了。
春之桃李,夏之莲花、冬之雪梅,都有各自风华,我却独爱秋之菊花,而开遍山野的小黄菊,更得我欢喜。
我素爱花,喜欢赏花,身处南方,一年四季,花开不败,争奇斗艳,所以不足为奇。
最是那人间四月天,春回大地时,桃李争春,无限春光美景,只是彼时人流不绝,踏春赏花不过是为了应景罢了。
六七月盛夏季节最好赏荷,虽然现在农村倡导所谓一村一品,但也有些地方不愿动脑,加之荷花兼有观赏和食用价值,几乎村村种荷,所以号称十里荷花,无穷无尽,遮天蔽日,看了一两处,就会有雷同之感,产生审美疲劳。
而梅花,则是花中君子,极其耐寒,对气候条件比较苛刻,我们这里连年的暖冬,种了也不见开花,只是偶尔在绿化带里看到一两株,但花量极少。
而山菊花就不同了,没有任何的条件,只要到了季节,漫山遍野就是盛放的山菊花,宛如给山野铺上了一片金黄的毯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山菊不同于公园里经过培植的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菊花,她体型娇小,颜色金黄,初看就像一个柔弱的小菇凉,但她们一团团一簇簇,繁茂的生长,极其顽强,在初冬的山野随风摇曳,散发着特有的清香。
记得小时候,在每个初冬早晨的上学路上,采一把路旁带露的山菊,随手编一个花环,戴在头上,瞬间就变成了一个美丽公主,几个小姑娘嘻嘻哈哈,互相追逐,是我们儿时最美的记忆了。
我喜欢山菊,不仅是她装扮了我们儿时梦想,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欢乐,还因为她既可观赏,又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我们这里,到了山菊盛开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上山,把山菊采回家,去掉花蒂,只留下花瓣,洗净晾干,放在竹子做成的簸盆里,在太阳下晒干,然后把它压紧放到罐子里,加上一点盐,密封起来,做成一种独特的客家茶。
待半个月后,菊花茶就可以启封饮用了,喝这种菊花茶还要有一个绝配,就是本地毛豆剥壳后,用盐水煮,不用晒而要用小火焙干,这样做成的豆子非常有嚼劲,把菊花和咸豆子适量冲泡,再加上几片本地特产的白茶,就是我们这里很有名的菊花豆子茶,也是我们用来招待贵客的特色好茶,尝过这种茶的人都会念念不忘。
山菊花还可以直接晒干泡茶,有明目清肝,消炎解毒的功效,看似不起眼的小小野菊花,其实就是山里人的宝贝呢,真正野生的菊花,比药店里买的人工种植的药用效果要好很多。
小小山菊花,虽然没有国色天香的姿容,但她以自己纯朴的外表,装点着初冬衰败的荒野,给山野带来一抹亮色,更以她无私的奉献,护佑着这一方百姓的健康。
山菊花生于山野,甘于寂寞,不与群芳争短长,这种不事权贵,傲世独立的品行,被历代文人墨客赋予了许多人文的光彩,晋代伟大的诗人陶渊明更是把她引以为归隐田园后的知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露出他超越世俗的襟怀。
又到了山菊花遍野的好季节,虽然现在的我们做不到归隐田园,但还是可以赏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