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能够明显感受到网络的声音趋于一致。民众接受一个口径的宣传,关于经济和政策的讨论要么是绝对的对立,要么是绝对的一致。
不再像之前只有文字传递,这些年信息传递模式逐渐丰富,出现了包括但不限于短视频,直播,公众号,长视频,微博,博客,帖子等,但是信息传递逐渐变成了单向模式,不再允许充分的辩论和探讨,甚至现在质疑一个主流观点也成了大不韪。然而,科学的本质应当是质疑,观点也不会因为成为绝对主流而变成真理。毫无疑问,现在的网上的信息参考性要比舆论相对自由时要低的多。
了解时下热点问题对个人发展十分重要,是否清晰认识房价走向,国家经济发展,政策风向等,几乎能决定渺小个人在在大时代背景的发展方向。为充分了解这些问题,我决定在中文文字社区里,重新找一些帖子,时间定在00-15年,因为那段时间舆论管控较为松散,允许网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的声音。
前段时间看完kkndme的帖子,里面的观点虽然不全对,但给了我许多启发,提供了另一个视野看待现在的问题。
今天准备重新温习经济的逻辑,并将里面一些有趣的观点放在本帖子,和大家分享。
1.只要房价增长幅度>GDP增长幅度>基准贷款利率这个基本逻辑不动摇,投资市场就一定存在。
2.人类所有文化的产物都是逻辑的产物。
3.经济增长的本质就是劳动效率的提高。我国提高生产力的方式有转移农村劳动力、产业升级、体制改革。其中产业升级不靠政府扶持、贷款支持、或者自主创新。而是由消费主导,什么样的消费,决定了什么样的产业。
(补充,经济增长短期靠促进信贷,长期靠提高生产力)
4.刚需由政策创造,没有刚需,可以制造刚需,比如最早的取消分房,比如棚改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