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之病,难治,也易治。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吴鞠通将小儿的这一生理特点归结为“稚阴稚阳”。
虽历代医家均言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但小儿还有一生理特点叫做“纯阳之体”。
临床上,老师治疗小儿病同时考虑到小儿的这两个特点,常以“和法”为主,用药之性偏于温和,少见大苦大寒之品。
老师常说:“小儿之体,少见大虚大实之候。”
病案一:李某,男,5岁。2012年12月2日就诊。
昨晚开始发热、咳嗽,服“肥儿丸”后腹泻。现症见发热、鼻流清涕、时作喷嚏。舌质红,苔心腻,脉象细弦。
处方:柴胡9g,连翘12g,炒莱菔子9g,全瓜蒌9g,焦山楂12g,僵蚕6g,蝉衣6g,辛夷6g,桔梗6g,生甘草2g。
3剂,水煎服,1剂分2次服,每4小时服1次。
药后热退,诸症愈。
病案二:赵某,女,2岁。2012年12月9日就诊。
发热3天,饮食欠佳,食后即吐。时有咳嗽,流清水涕,大便少。舌质红,舌苔偏腻,指纹淡紫,略出风关。
处方:柴胡,连翘,炒莱菔子,全瓜蒌,焦山楂,僵蚕,蝉衣,浙贝母,生大黄,陈皮,生甘草。
以上各药为中药房之免煎颗粒剂,除炒莱菔子、焦山楂、柴胡各2包外,其余诸药皆为1包。
2剂,水冲服,1日之内分多次服尽。
第二日再来就诊,已不发烧,精神好转,能进食,但食欲欠佳。舌苔偏腻。
处以祛湿顾护脾胃之品予以调理。
以上两个病案所开处方似乎大体相同,是什么方子?
小儿发热多兼内伤,老师常说“吃得多了,不消化了”。分析以上两张处方,似乎有保和丸的影子。
况两案中小儿的舌苔均腻,用保和丸消食导滞,于理也通。难道是保和丸?
2012年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的一段时间,门诊上“感冒”患者特别多,有似中医所说“疫病”,难道老师用的是杨栗山祛疫之方“升降散”?
分析病案二的处方,僵蚕、蝉衣、大黄确实有升降散的影子,老师也经常去姜黄不用,代以炒莱菔子、全瓜蒌。难道是升降散?
如此说来,为什么重用柴胡?
仅仅为了退热?
为什么重用连翘?
老师用保和丸经常不用连翘。
老师治小儿病常以“和”法为主,难道这是小柴胡汤?
是的,就是小柴胡!
对于治小儿的小柴胡汤,老师常用的组方是这样的:
柴胡、连翘、炒莱菔子、全瓜蒌、生甘草。
因黄芩苦、大寒,易以连翘;
因半夏有毒,且性味过燥,易以炒莱菔子、全瓜蒌。
小儿热病少见大虚之候,故参、姜、枣皆去之不用。
或问,病案中并无典型的小柴胡汤证的指征,为何用之?
小柴胡汤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其目标也在于一个“和”字。
又问,难道治小儿病不能用药性偏颇之品,若病之所需,又当如何?
答:小剂量使用,但整张方子须归于平和。
再来看一个病案:王某,男,4岁。2012年11月23日就诊。
近1个月鼻塞、打喷嚏、流清涕。昨晚咳嗽严重,影响睡眠。平素纳食欠佳,大便正常。舌苔白腻不匀,脉象细缓。
证属寒饮,治以温阳化饮,散寒通窍。方选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生麻黄1g,桂枝1g,干姜1g,细辛1g,五味子2g,姜半夏6g,生白芍3g,僵蚕6g,蝉衣6g,炒莱菔子9g,全瓜蒌9g,鸡内金9g,生甘草1g。
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且看方中剂量1g,2g,3g,最多不过9g。然效果却极好,当晚即不咳。
1、花时间去讨厌自己讨厌的人,你就少了时间去爱自己喜欢的人。
花时间去计较让你不爽的事情,你就少了时间去体验让你爽的事情。
恨,烦,焦虑,难过都是别人带来的,可时间是你的。
所以节约自己的时间很重要。
2、在和异性相处的过程当中,不需要感到紧张,或害怕,更不需要担心自己犯错。
关系是一个长期相处的过程,并不像比赛一锤定音,今天犯的错,过两天就好了,计较才是不健康的心理。
追求完美,远不如追求自然,轻松自在是关系里超大的价值,无所谓的。
3、被拒绝是给自己的勋章。
许多人以被拒绝为耻,其实被拒绝说明你不断的在拓展自己的舒适区。也意味着你有很强大的生存能力和处理关系能力。
接受拒绝是强人的基本功课。
而且被拒绝不等于被讨厌,也可能是不合适,或对方没有准备好。
4、兴趣可以让人废寝忘食,是可以持续的巨大内在动力。
兴趣本质是什么?
任何领域,有高速增长,不断有更新更好的东西出现,自然会引起兴趣。没有增长,固化了的东西,很快让人觉得枯燥。
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还对某个事情有巨大兴趣,要么就是陷入类似毒瘾一样的坑,要么就是自欺欺人。
如何找到更多让你产生兴趣的东西?
唯有不断扩大和外界广泛和开放的连接。
因为有兴趣,自然会比别人多下功夫,自然在别人懒得下功夫的地方看到别人没看到的东西,掌握别人没有掌握的技术。
这样未来面对缺乏真实兴趣/硬着头皮被赶鸭子上架的对手,自然如削瓜切菜,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5、避开投资大坑,需要正确的框架。
好的框架是,在我的认知范围内,现在有没有比某某潜力更大,风险更小(或者可以风险互补)的投资?
如果有,这个置换的决定就非常容易了。
但要实践这个框架,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引进新的素材,扩大选择范围。这样很多决策自然变得容易,也不会为那些庞氏骗局浪费时间了。
很多纠结的本质是选择太少,选择一多,就自然会去选择最好的,就自然不纠结了。
扩大选择范围是治本,纠结是否买卖某个资产只是治标。
只能说见多识广后,对真正好的东西的一些抽象特征会更敏感,但很多事情不是一眼可以看出来的,好的东西往往有多重复杂矛盾的特征。
完美无缺的东西,则可能是个麦道夫式的骗局。
推荐的一个框架:只要出现有比现在的投资组合,潜力更大,风险更小的新资产,就不断以新换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