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电赛仪器仪表题目: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E 题)

题目要求用扫频法测量,实际这个方案也比较合理。

根据零中频正交解调原理, 设计并制作一个双端口网络频率特性测试仪,包
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Block Diaram

1. 基本要求
制作一个正交扫频信号源。
(1) 频率范围为 1MHz~40MHz, 频率稳定度≤10-4; 频率可设置,最小设
置单位 100kHz。
(2) 正交信号相位差误差的绝对值≤5º, 幅度平衡误差的绝对值≤5%。
(3) 信号电压的峰峰值≥1V, 幅度平坦度≤5%。
(4) 可扫频输出, 扫频范围及频率步进值可设置,最小步进 100kHz; 要求
连续扫频输出,一次扫频时间≤2s。

2. 发挥部分
(1) 使用基本要求中完成的正交扫频信号源,制作频率特性测试仪。
a. 输入阻抗为 50Ω,输出阻抗为 50Ω;
b. 可进行点频测量; 幅频测量误差的绝对值≤0.5dB,相频测量误差的
绝对值≤5º;数据显示的分辨率:电压增益 0.1dB,相移 0.1º。
(2)制作一个 RLC 串联谐振电路作为被测网络, 如图 2 所示,其中 Ri 和
Ro 分别为频率特性测试仪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制作的频率特性测
试仪可对其进行线性扫频测量。
a. 要求被测网络通带中心频率为 20MHz,误差的绝对值≤5%;有载品
质因数为 4,误差的绝对值≤5%;有载最大电压增益≥ -1dB;
b. 扫频测量制作的被测网络, 显示其中心频率和-3dB 带宽,频率数据
显示的分辨率为 100kHz;
c. 扫频测量并显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要求具有电压增益、
相移和频率坐标刻度。


RLC 串联谐振电路

(3) 其他。

三、说明
1. 正交扫频信号源必须自制, 不能使用商业化 DDS 开发板或模块等成品,
自制电路板上需有明显的覆铜“2013”字样。
2. 要求制作的仪器留有正交信号输出测试端口,以及被测网络的输入、输
出接入端口。
3. 本题中, 幅度平衡误差指正交两路信号幅度在同频点上的相对误差, 定
义为: \frac{U_2-U_1}{U_1} *100\%, 其中 U2≥U1
4. 本题中, 幅度平坦度指信号幅度在工作频段内的相对变化量,定义为:100%。
5. 参考图 2,本题被测网络电压增益取:
A_v = 20lg|\frac{U_o}{\frac{1}{2}U_s}|
6. 幅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为电压增益(dB);相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为相移(º);特性曲线的横坐标均为线性频率(Hz)。

  1. 模拟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


    image.png

公式推导及题目涉及的原理计算

一. 两路正弦信号

I=A_1 \cos (\omega t)
Q=A_2 \cos (\omega t+\pi /2)

二. 积化和差 与 和差化积公式

积化和差

sc

cs
ss
cc

和差化积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三. 信号采集与分析相关计算

1. 整体思路:

  • 使用DDS产生两路相互正交的正弦信号,I路经过待测网络后,分别与原始I路和原始Q路相乘,滤去2次谐波后得到两路只与当前扫频信号频率\omega和相位\varphi相关的直流量S_1S_2,用ADC直接采集S_1S_2,并计算出此频率下通过RLC网络后的电压增益G(\omega)和相位偏移\varphi(\omega)

注:由于使用单片机控制DDS产生特定扫频信号,并且也是用单片机采集最终得到的直流信号,故扫频频率\omega、直流量S_1S_2及其对应关系是已知的。

2. DDS发生的原始信号:

\displaystyle {\text{原始I路:}I=A_1\cos (\omega t) \\ \text{原始Q路:} Q=A_2\sin (\omega t)=-A_2\cos (\omega t+\pi /2) \\ \text{过RLC网络的I路:} I^\prime =A_1A(\omega)\cos (\omega t + \varphi(\omega)) }

3. 原始Q路与经过被测网络的I'路乘积

\begin{aligned} I^\prime*Q &= A_1 A(\omega) \cos (\omega t + \varphi(\omega) ) A_2 \sin(\omega t) \\ &= \frac{A_1 A_2 A(\omega) }{2} [\sin(\omega t+\varphi(\omega) + \omega t) - sin(\omega t+\varphi(\omega) - \omega t)] \\ &= \frac{A_1 A_2 A(\omega) }{2} [sin(2 \omega t+\varphi(\omega)) - sin(\varphi(\omega) )] \end{aligned}
经过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交流成分之后得到的直流成分:
S_1=-\frac{A_1 A_2 A(\omega) }{2} \sin(\varphi(\omega))

4. 原始I路与经过被测网络的I'路乘积

\begin{aligned} I^\prime*I &= A_1 A(\omega) \cos (\omega t+\varphi(\omega)) A_2 \cos \omega t \\ &= \frac{A_1 A_2 A(\omega) }{2} [\cos(\omega t+\varphi(\omega) + \omega t) + cos(\omega t+\varphi(\omega) - \omega t)] \\ &= \frac{A_1 A_2 A(\omega) }{2} [cos(2 \omega t+\varphi(\omega)) + cos(\varphi(\omega))] \end{aligned}
经过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交流成分之后得到的直流成分:
S_2=\frac{A_1 A_2 A(\omega) }{2} \cos(\varphi(\omega))

5. 计算RLC网络幅频特性 G(\omega) = 20 \lg |2A(\omega)|

首先对两个直流成分信号作平方和:
* 此处说法不严谨... 扫频时其实它也是一个交流信号
\begin{aligned}&\quad \enspace (S_1)^2+(S_2)^2\\&= \frac{(A_1)^2(A_2)^2[A(\omega) ]^2}{4}(\cos^2 \varphi(\omega) + \sin^2 \varphi(\omega)) \\ &=\frac{(A_1)^2(A_2)^2[A(\omega) ]^2}{4} \end{aligned}
因此可解得:
\displaystyle{ \begin{aligned} A(\omega) &= \sqrt{\frac{ 4[(S_1)^2+(S_2)^2]}{(A_1)^2 (A_2)^2 } } \\&= \frac{ 2 \sqrt{(S_1)^2+(S_2)^2}}{A_1 A_2} \end{aligned}}
按照题目要求取电压增益:
\displaystyle{ \begin{aligned} G(\omega) &= 20 \lg |2A(\omega)| \\ &= 20 \lg \Bigg| \frac{4 \sqrt{(S_1)^2+(S_2)^2}}{A_1 A_2}\Bigg| \\&= 20 \lg \frac{4}{A_1A_2} + 20 \lg |\sqrt{(S_1)^2+(S_2)^2}| \end{aligned}}

6. 计算RLC网络相频特性 \varphi(\omega)

首先两路直流量相除:
\displaystyle{ \begin{aligned} \frac{S_1}{S_2} &= \frac{-\frac{A_1 A_2 A(\omega) }{2} \sin(\varphi(\omega))}{\frac{A_1 A_2 A(\omega) }{2} \cos(\varphi(\omega))} \\ &= -\tan (\varphi(\omega)) \end{aligned} }
反正切运算得到相频特性:
\displaystyle{ \begin{aligned} \varphi(\omega) &= -\arctan (\frac{S_1}{S_2})\end{aligned} }

7. 针对单片机的计算流程优化

因为使用单片机采集的是 12Bits 的整型数据,且单片机运算能力有限,应尽量减少浮点运算次数。
设ADC采集的S_1S_2信号对应的直接结果为V_1V_2

幅频特性
\displaystyle{ \begin{aligned} G(\omega) &= 20\lg \frac{4}{A_1A_2} + 20 \lg |\sqrt{(S_1)^2+(S_2)^2}| \\&= 20\lg \frac{4}{A_1A_2} + 20 \lg |\sqrt{(V_1/4095)^2+(V_2/4095)^2}| \\ &= 20\lg \frac{4}{A_1A_2} - 20 \lg 4095 + 20 \lg|\sqrt{(V_1)^2+(V_2)^2}| \\ &= 20\lg \frac{4}{A_1A_2} - 72.2451 + 20 \lg|\sqrt{(V_1)^2+(V_2)^2}| \end{aligned}}
A_1=1.0, A_2=1.0时,有:
\displaystyle{ \begin{aligned} G(\omega) &= 20\lg 4 - 72.2451 + 20 \lg|\sqrt{(V_1)^2+(V_2)^2}| \\ &= 12.0412 - 72.2451 + 20 \lg|\sqrt{(V_1)^2+(V_2)^2}| \\ &= 20 \lg|\sqrt{(V_1)^2+(V_2)^2}| - 60.2039 \end{aligned}}

相频特性
\displaystyle{ \begin{aligned} \varphi(\omega) &= -\frac{180}{\pi}\arctan (\frac{S_1}{S_2}) \\ &= -57.2958 \arctan (\frac{S_1}{S_2}) \end{aligned} }

四、原始信号处理流程

  • 考虑到显示数据幅度应合理,但结果处于某个动态范围,所以应对数据进行线性变换,使其符合LCD显示范围的要求,然后再对图标数据进行标定。
    • 结果展示方案:单片机控制LCD绘图
    • 原理推导结果:
      • 幅频特性:G(\omega) = 20 \lg \frac{4}{A_1A_2} + 20 \lg |\sqrt{(S_1)^2+(S_2)^2}|
      • 相频特性:\varphi(\omega) = -\frac{180}{\pi}\arctan (\frac{S_1}{S_2})
    • 用于显示的数据:
      • 幅频特性:y_1(\omega) = \lg |\sqrt{(S_1)^2+(S_2)^2}|
        由于直流量对ADC的要求不高,我们的方案中使用的是STM32F103内置的ADC,所以数据范围为:
        y_1 \in [0,1.33805]
      • 相频特性:y_2(\omega) = \arctan (\frac{S_1}{S_2})
        数据范围为:
        y_2 \in [-180,180]
    • 数据标定方案的推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选择题部分 1.(),只有在发生短路事故时或者在负荷电流较大时,变流器中才会有足够的二次电流作为继电保护跳闸之用。...
    skystarwuwei阅读 13,746评论 0 7
  • 1 电荷的性质 电荷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 2 电场。。 在带电体周围的空间存...
    电圈子阅读 2,715评论 0 8
  • 经典和现代接收机体制<话题通讯电路> 摘要 本文是对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几种经典和现代无线接收机架构的综述。 ...
    zhrep阅读 1,031评论 0 0
  • 《新校长传媒》发微文《中小学课堂发言是否要先举手》,设定地点是课堂。 我们国家中小学课堂举手发言是天经...
    大图图阅读 291评论 2 2
  • 早上好#幸福实修,每天进步1%#实修10班 胡伶俐---浙江永康 昨日玫瑰已摘 打扫卫生 看书 今日玫瑰 营业执照...
    胡伶俐_51a4阅读 104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