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指央行发行的货币,代表国家信用。基础货币以三种方式存在:一、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 二、银行的库存现金 三、居民口袋、单位的库存现金。
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要把吸收的存款按一定比率存放到人民银行,这部分是风险准备金,这个比例提高,意味着央行执行紧缩的政策力度较大。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自身的资产规模,从而直接决定基础货币的多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银行、券商、保险这类杠杆型的公司防风险是第一位的。
货币乘数就是把社会中暂时沉淀起来的货币再使用起来,这个过程就是货币的信用创造过程,货币乘数越高,交易越频繁,使用的基础货币就越少。举个例子:
假设银行的准备金率为10%,甲在A银行存了100元。A交给中央银行准备金10元,然后将90元贷出去。这90元会通过流通再投资等过程到乙手中,乙再将钱存到A,A留下9元准备金,再将81元贷出。如此循环,到最后相当于流通的总货币由最初的100元变为了100/0.1=1000元。当然这个例子是简化了的,乙可能有部分现金保留在手中沉淀下来退出了循环体系,或者没有存入A银行而存入B银行,这都不会影响到本质结果。这就是货币再创造的过程。
金融的本质是钱生钱,但金融存在的意义应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过度超前发展,变成了金融体系内部的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