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纳对感觉理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总结出12种感觉,并将这12种感觉分成三组,第一组基础感觉,中级感觉,高级感觉。
所有的感觉都是互相关联的,但这些感觉的发展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这些感觉帮助孩子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将内在的精神世界和外面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触觉、生命觉、运动觉和平衡觉是低级的感觉,也称为孩子成长的基础和根本。这些感觉与肉体的关系十分紧密。对这种感觉的培养与培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但在一岁至七岁之间的培养尤为重要。
生命觉
父母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加强孩子的生命觉。生命觉贯穿于所有感觉中,这种意识会告诉我们是否饥饿、疲劳或感觉不好,会改变我们身体和内部器官的状态。
生命觉主导着我们对自己身体状态的觉察,身体的进程是否和谐。当我们不舒服时,生命觉会报警。例如头晕,身体酸麻、痛胀等。通过这些症状告诉我们身体不协调了,需要我们做一些调整。
三岁以下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是一体的,他无法将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区分开来。例如小亨利的腿撞到了桌子边缘,当大人询问他哪里受伤的时候,小亨利只会指着桌子而不是自己的腿。在现实当中三岁之前的孩子,他们很难分清你的我的,所以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会自然的拿彼此的玩具。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办法把自己和环境区分开来。所以我们不用教小孩子说那是别人的或者说孩子抢别人的玩具等。等三岁以后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建立起来你我之分的概念。对于小孩子在一起玩,我们可以多准备几个一样的玩具。
生命觉与幸福感、痛苦感都有关系。生命觉是身体和幸福感的警告系统,痛苦转移了对生活愉悦的注意力,但随着痛苦的消失,生活的乐趣又会回来,只要有快乐的孩子在身边,生命觉得就是平衡的。
照看孩子最亲近的大人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加强了孩子的生命觉和生存质量。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好的习惯和生活节奏,增强孩子的生命觉。
生命觉出现问题,会觉察不到生命体内的感受。
例如:渴了不喝水、不停的喝水、困了不睡、厌食、对疼痛没有觉察(例如跑的摔了一跤,擦破皮了,但是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疼痛)。
如何滋养生命觉:
1、规律的生活节奏,有条不紊的做事情。生活有呼有吸,做事情的时候不长不短,不快不慢。在一个阶段里重复做一些事情。
2、规律的作息、规律的饮食
太多的变化的生活、紧张的生活,极端的情绪会破坏生命觉。
运动觉
运动觉为孩子提供各种运动的机会,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身体。
孩子通常都好动,大多数健康的孩子都会不停地动,事实上也应该如此。运动觉在胎儿期就开始存在。最初婴儿的运动是混乱而无目的,但有时也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有意的行为。由于受到来自外围世界的刺激,孩子会模仿各种行为并记录这一动作。当孩子发现了某种运动并进行模仿时,他就会发现运动其实是一种内在的体验,孩子通过内在意志力和以自身的反应、适应体验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自身的运动觉和运用身体的能力对孩子控制身体的方式和身体的发育有影响,而这种自控能力对他的自尊和自我形象形成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自由的探索环境,我们再一次强调孩子在0—3这一阶段,需要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成人的职责是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对于幼小的孩子,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儿歌、游戏、小诗、顺口溜等帮助刺激运动。
除了实际环境,大人对孩子玩耍和运动的启发和鼓励也非常重要。
运动与一个人的活动力有关,运动也是自我表达的能力,也是自我觉察与自我控制。如果能够清晰的觉察到自我移动也就能很好的自我控制。
运动觉的缺失的原因:
1、总是被抱着,没有运动的机会。或者总是呆在家里不让出去,怕弄脏衣服,怕摔伤过度的保护。
2、总是坐在屏幕面前。玩具是自己会动的,不需要孩子去操作和运动,导致孩子失去运动的机会。
运动觉缺失的表现:
第一多动症,想静下来的时候静不下来,看书也在动。
多动症是由于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当她需要充分使用身体的时候,没有去使用身体。动的不够,所以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身体。
第二,该动的时候不动。身体软、无力。孩子不能协调的去做一些运动。例如跳绳。肌肉很弱没有力量。没有办法在自己的能力之内自我控制身体。
平衡觉
孩子在保持身体平衡时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通过体验平衡,我们会知道我们是否处于身体或心里平衡状态。
对于人类而言,垂直位置非常独特,他与自我或我相关,我们会在直立行走时感受到自我平衡。
孩子们在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我们可以为这种平衡觉的训练安排合适的环境,可以提供有利于攀爬和掌控平衡的玩具、桌子或工具,鼓励孩子去进行训练。用于搭建的各种形状和形式的木块也可以用来训练平衡。一岁多的孩子非常喜欢磊高高,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体验平衡觉。我们可以带着孩子走马路牙子让孩子来体验平衡觉。
平衡觉得意义
平衡觉可以让我们经验到稳定、平静、产生中心感,自我信任。也可以让我们保持一个状态,外在不摔倒,内在有中心感。
平衡觉处理的是左右、上下、前后两极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