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缓解焦虑的良药。
* 过多的“空闲”,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适当忙碌”的状态反而更好。
* 不要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获得快乐,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会快乐”或“怎么努力让自己在这里心情愉快地度过”。
* 如果意识到自己始终是一个人,就不会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
* 心灵的沟通,其实就是把自己放到与对方平等的位置上,倾听对方的内心世界。
* 尽量抛弃“我才了不起”的想法,这样的话自己感到轻松,周围人也轻松。
* 当你想到“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没有得到回报”,也许对待别人就会变得苛刻。
* 不要忽视你面前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的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务也好,不管怎样都不能让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
* 如果总也不顺利,那么你就要意识到,“人生本来就是这样”。
* 在非工作时间,尽量不要考虑工作上的事。
* 和别人比较让自己陷入失落、嫉妒中,实在毫无意义,这只会消耗你的精力。
* 不要事事都想咬紧牙关挺过去,只要抱着“今天这样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态度,日复一日地坚持积累。
* 无论是孩子还是家庭,不要试图追求完美,保持一种细水长流的态度,结果会更好。
* 人到底需要什么?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 越是对别人讨厌、反感,这些情绪就越容易在自己的表情和态度上反映出来,进而传达给对方。久而久之,你和对方的关系会越发紧张,甚至到一触即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只是一点小事,也很容易激化矛盾。
书本主人公是一生从事精神病的90多岁的主治医生,信奉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生活,坚持“孤独是一件好事”的立场,认为孤独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不管是人生态度,还是从事工作的信条,生活家庭的处理方法都坚持如此。事业上认真负责,不争不抢,与世无争,兢兢业业,从16岁开始再到返岗工作,这长达七八十年的工作,确实需要这种态度,否则真不知道怎么能坚持这么久,估计很多人都已经转行或者自立门户了、在家庭中,面对丈夫的酗酒成瘾,不顾家庭,一个人决定工作赚钱养家,靠自己支撑维系一个家庭,最后丈夫可能确实变好了,但这长达几十年的痛苦的日子,坚守到最后也不过片刻的欢愉。
1个小时读完本书,边读边认为自己是如论如何也做不到如此的。如果说昨天的《向上生长》是在认清事态下的自我攀岩生长,那本书则是无欲无求、安然自得的逆来顺受。前者更支持去闯去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的学习,后者传达享受安稳的处理好眼前的事物不要想太多的理念。我可能做不到前者的积极奋发,也做不到后者如此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