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孔子《论语·泰伯》
孔子说:“只喜好勇力的人而厌恶弱小和贫穷,这是一种乱象。作为人没有了仁心,这种疾病可是已经深入骨髓,已经是一种乱象。”
好勇说的是偏好那些非常勇敢,有能力能够拿到结果的人,而对于贫穷的人或者没有结果的弱者非常痛恨和厌恶,这种就是乱象发生的根源。当一个弱者本身没有结果的时候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其实是社会和家人朋友对他的一份关心,而不是遭到他人的冷眼相待。如果长期对弱者冷眼相待就会觉得社会没有人关心弱者,那么弱者就会对自己也失去信心而做出那些反常的行为,比如偷、抢等行为来自暴自弃,或者引起社会的关注来认可自己。
反过来看自己,如果当我跌倒了,遇到挫折了最需要的是什么?从正确冷静的角度来说是解决方案,但是从人情来说就是一份关心。不管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人心都是肉长的,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作为人的基本标准,也就是说看到弱者或者跌倒的人我们应该要有同情心,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感受,体会一下对方的心情,理解一下对方的不容易。
在工作中,当一个人已经拿不到结果了,最需要的就是身边同事朋友的一份关心。然后有人可以正确地做出思想引导和指出改进方案,让失败者可以勇敢地站起来,尝到胜利的滋味。但是,社会往往给予弱者和失败者最常见的就是瞧不起,看不上。一小部分人无所谓,当上层人士,也这样了,那么说明社会没有希望了。或者说当家长对孩子的小小失败斜眼去看的时候,孩子往往对这个家已经没有抱什么希望了。因为孩子眼里看到的都是家长对结果的重视而少了一份对人的关心。
所以任何一个组织,发生最大的问题是在管理者心上,就是那位大家长少了一份仁心,领头人仁爱之心没有了那组织就没有了彼此的协作。一个没有协作的组织怎么会有发展呢?我看黄鼠狼翻篱笆的时候还知道同伴没有过去要拉一把,作为人组成组织还不能协作吗?所以在组织我们可以表扬先进,但是不能讨厌落后的,应该是鼓励和帮助落后的才是正确的。孔子提出作为人,找回自己的仁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但失去了仁心,那组织就已经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