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时间管理管理理论的发展,第四代理论,从根本上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和事物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时间管理矩阵就是第四代时间管理的工具,其按照事情紧急性和重要性分出四个象限。
如下图所示
第一象限,又重要,又紧急;是生存之需,必须全力以赴,需要立即处理。比如面对的危机,迫切的问题等。
第二象限,重要又紧急的事,这个是效能象限,这个象限的事情,每一项都要围绕到价值展开的。如提升效率,减少错误,制定计划,建设关系等。
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是一些事情让我们表面上很充实,但实际处理的都是不重要的事,具有欺骗性。比如无关紧要的会议等。
第四象限,既不重要,也不紧急,无效产出,要尽量约束。
针对时间管理矩阵,我们首先要定义什么对你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事?让自己对所遇到事情有个衡量标准。
最重要的事,即有价值、有利于个人成长,及实现个人目标的事。
依据自己对重要事情的定义,遇到事情是,先问下自己“这件事,对我来说重要吗?有价值吗?”
第一象限事物既紧急又重要,需要立即处理,通常称为“危机”或“问题”。这类事物会消耗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而且你大部分时间用在第一象限,就没有时间用于第二象限,一般会导致你第一象限的事情越来越多。
针对第一象限这些重要又紧急的事情,你只是疲于被动应对,无时间总结出应对的方法和原则等,再次遇到类似事件,可能你又要重新做一遍。
第二象限中,重要不紧急的事,相对个人来言,对日常工作的总结,形成自己对类似工作的应对原则,流程,模板等。可以让自己从容应对第一象限内的工作。
比如一个公司售前方案部人员,其主要工作是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给出方案和报价;领导会安排多个项目给他做,这些项目应该就属于第一象限的,既重要,也紧急(一般客户都是”明天要“),如果他根据第一象限的工作总结出与客户的沟通清单模板,需求了解模板,方案模板,报价模板等(第二象限),这样他就可以从容应对第一象限的工作。
我个人认为,第一象限的工作,实际中无法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做第二象限内的工作,总结出第一象限常见工作处理的方法及原则,能够提升效能,让我们从容应对第一象限工作,不至于自己手忙脚乱。
清晰且正确的概念是一切思考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