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三毛在看到了撒哈拉的照片,把她当做梦中情人,在三毛看来,那一片陌生的土地属于前世的乡愁。
很多人都羡慕三毛与荷西,他们在撒哈拉沙漠里,也能有多姿多彩的生活,让人羡慕的爱情。
荷西遇到三毛时,他高三。荷西与三毛结婚时,他们已经认识了七年。
1 结婚记
当三毛说想去撒哈拉流浪时,荷西提前收拾了行李,先到了撒哈拉沙漠那边找了一份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等待三毛的到来。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部散文集,记述了荷西与三毛在沙漠里的爱情故事。
在这本书里,三毛写道: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正是因为荷西理解三毛,所以才理解三毛所做的事。了解一个人的秉性才不会对她做的事感到奇怪,而这份理解弥足珍贵。
当荷西经过努力,将要与三毛结婚时,荷西异常开心。
结婚的前一天,他告诉三毛:我想带你去看电影,明天你就不是我女朋友了。
三毛与荷西谈了7年的恋爱,依旧很相爱,他们都是很淳朴认真的人。
大概荷西也知道,恋爱时多的是谈情说爱,结婚后多的是柴米油盐。
结婚那天,荷西送了三毛一副骆驼头骨。
这在旁人看来可能是一件很奇怪的礼物,但是三毛却是很喜欢。因为,这件礼物送到了她的心里。
2 素人渔夫
当三毛把三个月的花费做了一下账单,他们都被吓到了。
他们赚来的钱,很快都被花光了。
于是,他们开始制定省钱计划,同时也开始想办法赚钱。
他们决定去海边捉鱼,把鱼做成咸鱼,可以节省菜钱。
他们第一次抓到的鱼和螃蟹全部用来请客吃饭了。
三毛为他们捉鱼卖鱼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素人渔夫。
当他们把鱼卖给国家饭店时,只收到了一张账单,凭单子过了十五号后去饭店的账房取钱。
只是,后来三毛在洗衣服时,把账单洗了,他们无钱可以兑换。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他们花12倍的价钱从国家饭店里吃他们卖掉的鱼。
卖鱼的那天晚上,荷西觉得辛苦了一天,不该只吃面条。
于是他去了国家饭店,不巧遇到了上司。
荷西的上司点了新鲜的鱼,而这鱼正是荷西与三毛上午卖给国家饭店的。
结账时,上司和荷西抢着付钱,荷西赢了。
这篇挺惹人笑的,荷西与三毛显然不是做生意的材料。
枯燥的沙漠生活,他们能找到别人没有的快乐。
3 白手成家
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篇,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这是《白手成家》的第三段,也道出了三毛来撒哈拉的原因。
因为无意间的一瞥,成就了一段传唱至今的佳话。
可以说是撒哈拉成就了三毛,也可以说三毛成就了撒哈拉。
三毛在《白手成家》中写道,在这个人为了爱情去沙漠里受苦时,我心里也经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
荷西对三毛的爱是热烈奔放的爱,三毛对荷西的爱是浓情深远的爱,在一点一滴。
三毛不觉得自己是芸芸众生的一份子,她常常走出一般人生活的轨道。
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依然选择与荷西在沙漠白手成家。
三毛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她更看重的是精神上的富裕,而不是物质的充足。
当三毛从荷西那里知道,他们有一只羊时,这就让三毛“惊喜了一大阵”。
荷西与三毛的家是没有电视,没有书报,没有收音机。
他们吃饭在地上,睡觉也是在地上。
4 结尾
三毛曾说过,她结婚,一小半是为了荷西情痴,大半是为了父母。
沙漠中一无所有,三毛仍然能够乐观的生活,不抱怨,怡然自得。
因为有爱,他们流浪的爱情有了庇护,有了温暖。
三毛之后,流浪成了一种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