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我和书音长大了,我们马上学业念完了,我俩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父亲的职位没有变过,他依旧是个先生,猛然间觉得他的白发多了起来,已是两鬓斑白,休息时就帮着母亲做做家务,或是出门和他认识的那些邻里下下象棋。母亲给我们的信里说:“你们有空都回来看看,你父亲仍有心结,虽然嘴上没提老家的事,心里八成念叨,不然怎会生出这么多烦忧……”我们挂了电话,心里觉得不忙时候应该回去看看。
终于,我和书音凑了几天共同的时间,我们见到了父亲和母亲,母亲和以前变化不大,她的笑容里总是充满和善、温柔、坚定。她开了一家小小的鲜花店,店里售卖鲜花,也售卖鲜花酥饼,她每天忙碌着,店里招了两个店员帮忙打理着。邻居见了我们俩,吃惊地说:“这俩孩子出息了,志平家,你们有后福啦!”到家的第二天,邻居姜阿姨带着她的儿子鹏辉来家里,他们提了姜伯伯家茶铺的新茶,鹏辉和我也在上学时候一起玩耍过,只是他继承家业,已在他父亲铺子里管事了。母亲热情招待着他们,我拍拍鹏辉,想去旁边转转,可鹏辉目不转睛地盯着书音看,边看边说:“你等会儿,书宇,你姐姐真是像仙女下凡了一般,早不是小时候哭鼻子的小姑娘了……”书音羞涩地红着脸,她拿起桌子上的父亲的戒尺,冲鹏辉道:“你是想吃茶,还是找打!”鹏辉举起双手,一脸赖皮相,嚷着:“不敢了,饶了我吧!好妹妹。”我拽着鹏辉扯到了一边,他还在滔滔不绝地说书音的事,我明白了:他定是看上书音了。顿时心中说不出的感觉,像是吃了生柿子一样,涩涩的。为了疏散心中的感觉,我定了定神,对鹏辉说:“我姐姐还上学呢,可不像你,你们不是一路人,你别乱想……”鹏辉笑嘻嘻地冲我嚷:“你这当弟弟的太霸道,你说了可不算……”我俩争执不下,最后脸都红了。后来,母亲送走了姜阿姨,果然他们确实在打书音的主意,母亲也婉拒了。母亲还喃喃地对我们说道:“书音性子直,哪怕以后找人家,也不能做生意的,攻于算计的家,太累。我女儿自当配上书香门第,或是官宦之家……”书音听着这些话,直接搂着母亲回一句:“我不嫁人,亦能立世,母亲少操些心吧!”我悬着的心,也稍稍平静下来。 到了晚上,父亲回来了,他一脸的沉郁,还咳嗽了两声,我跑过去把大衣给他披上,书音赶紧端上饭菜。原来白天他是给邻里一家老人去世写挽联和墓铭志了。母亲给他夹菜,他吃的很少,说着邻家老人去世的场面,他的眼里满是泪水。母亲读懂了父亲的心,她安慰道:“志平,我们回老家一趟吧,父亲纵使再不喜我们,但终究生养你了,这么多年了,我们放下吧,看一眼也好。”父亲没有说话,他放下筷子,拿出烟,大口抽着,烟雾缭绕的烟气在他面前环绕,直到他狠狠咳了一声,他把烟倒在地上,脚重重地踩了踩,缓缓地点了下头。我和书音知道,我们终究还是要见一见这位既陌生又讨厌的祖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