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冰雪,饮千古寂寥
——评曹操的另一面
曹操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矛盾的历史人物。他在战场上运筹帷幄,以少胜多,击退董卓大军;却又极擅长诗词歌赋,开“建安风骨”之先河。他广纳人才,礼贤下士;却生性多疑,因“鸡肋”错杀杨修,因荀彧的反对而调离荀彧。但我今天想谈的,是曹操的另一面。
在《世说新语》中,曹操的形象更像是一个爽朗的翩翩君子。在《捷悟》篇中,曹操与杨修从曹娥碑下经过,碑的背面题写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四个词。一时间曹操玩心大起,与杨修竞猜碑文的含义,杨修很快得出了答案。但直到行过三十里地时,曹操才推理出答案“绝妙好辞”,笑叹道“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可见,曹操与杨修此时已经没有了君臣之别,更像是同窗知己。这也能看出曹操生性平易近人,且为人坦率。
记得曹公在临死前曾留下遗言:“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曹操对自己是没有半点私心的,对魏国,他倾尽了所有心血。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才是他心头所牵挂的东西。
曹操在历史中始终是一个孤独的人物。他亲手杀了被他视做知己的杨修,逼走了“吾之子房”的荀彧。他从未表露过自己隐藏着的铁血忠心,只是默默地、以一种孤高的姿态打下一片江山。历史上许多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他所有的多疑与奸诈上,自然也没能理解过他的那份对魏国江山的执念。
其实,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我以为,曹操身上所有的奸诈,多疑,都只是那个时代强加给他的东西。倘若没有这些,即使曹操身上有绝代之才,也难逃被乱世淘汰的命运。或许他只能在董卓手下碌碌无为一辈子,或许只能湮灭在三国乱世的战火纷飞中,留不下半点痕迹。
最后以一段《三国志》对曹操的评价作这篇文章的结尾: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